黑龙江日报5月14日讯 围绕全省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一场工业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战正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未来3年,我省将实施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00个。目前,有关部门正在采取多项有力举措,建立完善的项目生成和推进机制,以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产业为核心的工业项目正在积极谋划和建设中。
建立项目包保责任制。省市县各级领导对重大项目进行包保。实行项目定期检查和通报制度,对重点项目进度每月进行一次汇总,对项目进展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建立重大项目实施情况季度调度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分析会,研究分析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跟踪措施和建议。
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推进政策性担保机构改革创新,吸引民间资本向政策性担保机构投入,扶持商业性担保机构的发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在县一级设立商业性担保机构。按照《工业企业助保金贷款风险补偿管理试行办法》,与市地、县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降低贷款门槛。建立“政银企”合作常态化机制,建立工业企业融资担保、贷款项目推介、信用评价、融资培训等合作机制,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举办重大项目银企对接会。成立企业贷款担保服务中心,鼓励金融部门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贷款品种。
为重点项目提供要素保障。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服务力度,建立项目建设生产要素需求信息反馈渠道,从原材料、资金、煤电等生产要素方面加强对重点园区、重点项目的服务。定期召开在建项目要素对接会,省工信委邀请哈铁局、电网公司、燃气供应公司、自来水公司、金融机构等单位与重点工业园区和重点项目进行对接。加大对电煤、成品油和天然气的供需监测力度,及时采取调节措施,协调生产企业保障供应。
优化项目投资环境。省政府整合设立工业重大项目专项资金,每年支持额度在20亿元以上。进一步落实支持民营经济、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实行非禁即入,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民间资本进入新的投资领域。进一步加大对引进和实施项目的政策扶持,提供省内最有竞争力的土地价格,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减免力度,激活民间投资、引进外来投资者。
继续加大政策性资金争取工作力度,力争在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支持。开展创建“无障碍服务”政府活动,严肃处理行政不作为行为,优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在各市(地)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审批的项目要“一站式”完成,中心承办的审批事项要在一周内办结,严禁体外循环。各有关部门要扩大政务公开,实行“透明化办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建立项目考核奖惩制度。各市(地)、县(市)要把工业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年度确定的重大项目要逐一制定推进计划,落实责任分工,每年底进行一次考评。把重大项目建设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纳入年度政府绩效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