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5月23日讯 “你的信用卡涉嫌贩毒……”近年来,我省居民频频遭遇电信诈骗。记者从省公安厅了解到,在电信诈骗案中,70%以上的受害者为女性,超过70%的受害者为中老年人。22日,警方向居民传授防骗绝招: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典型案例:
一个电话“转”走197万
今年3月29日8时许,哈尔滨市民姚某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南岗区法院的工作人员。对方说姚某名下的一张招商银行卡涉嫌跨国洗钱、贩毒案,要冻结其所有银行账户。
在交涉中,对方详细了解了姚某的情况,并称要为其进行资金合法公证,要求姚某将所有资金(含存款及国债等)197万元转入她几年前开立的一张银行卡上,姚某按对方的要求进行了操作。次日,姚某查询账户,发现账户内仅剩363.06元。
警方提示:我省常见七类电信诈骗
近年,电信诈骗有假冒政法干警、企业高管的胁迫型,也有虚构“中奖”、“退费退税”的利诱型,还有谎称亲友车祸、遇难的避险型,以及官员受贿、生活越轨的恐吓型。据统计,出现在我省的电信诈骗主要有冒充政法人员、虚构中奖信息、告急汇款、网络炒股、小额贷款、盗用QQ号、购物等七类诈骗手段。
警方提醒市民,司法机关办案时一般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也不会在未出示相关身份证明的情况下,要求市民提供银行卡账号等隐私资料。储户、银行卡用户应记住自己账户、银行卡开户银行的固定客服电话,如遇类似电信诈骗情况,可挂断电话,拨打对应银行固定客服电话查询。
防骗绝招:
不轻信不透露
不转账
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无论诈骗分子是花言巧语,还是威胁利诱,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短信,不给诈骗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
不透露: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绝对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诈骗分子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