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5月26日讯 近年来,绥化市大力实行党风廉政建设“四进社区”,建立城市社区惩防腐败体系。全市成立城市社区纪工委9个,成立办事处或社区纪委14个,聘请社区廉政监督员571名,建立了县(市)区纪委、城市社区纪工委、办事处纪委和社区廉政监督员“四级”纪检工作网络,为推进城市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平公正进社区
目前,城市社区承载的管理职能日趋繁重,居民在社区办理各类证明、城市低保申报、廉租房申报、养老保险、计划生育、扶贫优抚、惠民政策落实等事项过程中,出现最多的问题是政策不清、办事不公。绥化市实施了“明白工程”。全市选择3680名综合素质好、熟悉政策法规、有参政议政能力、热心公益的社区公民为社区“明白人”,参与社区重大决策、评议考核社区干部、民主换届选举等事项,赋予其监督、建议权,每年提出意见建议9000多条;将最新利民惠民政策,优抚、低保等专项资金发放使用,廉租房审批流程等事项印制《要事明白卡》发放入户,全市已印发“明白卡”共8期近百万份;每个社区、居民小区都建立社区管理“明白栏”,公开涉民政策、办理程序、办理结果等,防止偏亲向友、截留挪用、套取贪污等问题发生。
矛盾调处进社区
建立社区信访接待日制度:社区纪工委对各社区干部执行信访接待日制度进行督查和通报,并纳入年终考评。去年以来,社区干部出席信访接待日700多人次,现场解决信访和居民纠纷等问题2000多个。建立社区多维信访绿色通道:在办事处、社区设立信访谈心室,开通12388举报专线和“民情在线”。居民可以坐在社区里与各部门直接视频对话,当“面”解决问题。去年以来,根据信访反映,全市清理低保户11.28万人,取消不符合条件和不应继续享受低保的居民7020人,对10518名低保对象调整了标准,为8950名符合条件的居民办理了低保,对在低保发放中不履行职责、弄虚作假、偏亲向友的34名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建立社情民意收集机制:通过在社区及居民小区设立群众意见箱、社情民意反馈栏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各社区共收集社情民意5000多条,做到了问题早知道、错误早改正、矛盾早调解、处理早反馈,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日常监督进社区
制定了《社区街道干部行为规范》、《社区党员干部包联承诺制度》、《信访问题处理情况反馈制度》等多项制度。开展社区干部“勤廉双述”活动,组织劳动、民政、卫生等单位进驻社区的基层站所负责人,向监管和服务对象进行工作述职和廉政述职,接受社区居民、群众代表、党风巡察员、监管和服务对象的询问、质询和评议。去年以来,全市社区共组织召开“勤廉双述”大会208场次,现场解答和受理干部群众质询问题2600多个。通过建立“身份公示、行为询证和自律鉴评”三项制度,着力解决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缺失的问题。在社区设立《领导干部身份公示栏》,公示社区内居住的领导干部的照片、姓名、单位、职务等基本情况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内容。设置监督意见箱,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及举报网址。实行行为询证制,即县(市)区纪委、城市纪工委、社区纪委三级联动,组成询证组,每季度或半年深入到领导干部居住的小区,对其廉洁自律情况向社区干部和小区群众询证,邀请社区监督员填写《社区监督信息反馈卡》、《领导干部行为询证记录单》,根据记录对领导干部廉洁状况做出综合评价,装入其廉政档案。实行自律鉴评制,每年社区委员会对在本社区居住的领导干部遵守法纪、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廉洁自律规定,以及维护公众形象等情况提出鉴评意见,填写《社区监督自律鉴评意见书》,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廉政状况的重要依据。去年以来,通过社区监督三项制度,发现81名领导干部在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交友、形象等方面存在问题100多个,分别进行了领导约谈、诫勉谈话和记入廉政档案。
廉政文化进社区
依托社区图书室、社区群众活动室、公开栏、宣传栏、宣传标语、电子屏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建立起宣传教育阵地。目前,全市社区设立廉政文化专栏136处,廉政文化长廊13处,设立廉政电子宣传屏25处,建立廉政书屋43处,收藏廉政书籍2万余册。通过在社区播放警示教育片、张贴警示教育案例图文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通过每年向领导干部家庭发送“家庭助廉倡议书”和“家庭助廉承诺书”,开展家庭助廉活动;通过家庭恳谈会、评选廉内助等形式,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通过廉政知识竞赛、廉政故事演讲等,活化教育。去年以来,全市各个社区举办廉政演讲会、廉政书画展、廉政歌曲展演、廉政剪纸展、廉政春联大赛、廉政之夏音乐会巡回演出等各类展演活动1000多场次,创作社区廉政文化作品3000多件,编辑廉政文化作品集1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