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6月2日讯 咬定青山不放,着力生态建设,立足长远力促林业由大变强。我省取得“三年平原造林绿化”决定性胜利后,再次吹响“五年绿化黑龙江大地”号角。截至5月30日,全省完成造林面积356.72万亩,为全年计划任务300万亩的118.9%。义务植树4891.62万株,绿色通道完成6066.83公里。为“十二五”开局和实现森林面积与蓄积“双增”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三年平原造林绿化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今年成为我省五年绿化黑龙江大地的关键一年。为确保绿化龙江大地目标如期实现,我省抢抓机遇,4月22日与国家林业局签订了森林面积与蓄积实现双增框架协议。协议规定到2015年我省新增森林面积1650万亩,其中要新增人工林面积800万亩,封山育林面积8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7.3%,其中平原县(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2%以上,山区县(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2%。森林蓄积量达到18.15亿立方米。林业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
按照省总体部署要求,今年各地劲头不松,力量不减,均把造林绿化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及时召开造林绿化工作会、现场立标会、推进会。今年的造林绿化突出了村屯绿化、道路绿化、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城镇绿化、工业园区绿化和生态经济林建设等;造林绿化的标准质量和绿化档次超过以往,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积极营造大片林,打造精品绿化工程方面,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省农垦总局每亩耕地每年提取不低于4元的绿化资金用于造林,今年造林绿化投入资金近4亿元。他们在全垦区开展了创建森林垦区活动,突出城镇绿化、管理区绿化,在农垦城镇周边建设百亩以上片林280片,其中500-1000亩片林11片,1000亩以上达到5片。大庆市加大城乡结合部造林绿化力度,采取针阔混交、乔灌搭配的模式,实现了树种的多样化,提高了景观效果,完成城乡结合部造林绿化1.8万亩,其中百亩以上的片林就有40个。牡丹江市提出造林绿化再决战三年,形成城镇园林化,村屯绿化规模化,道路绿化景观化的整体推进态势。齐齐哈尔加大了科尔沁沙地治理力度,全市完成治沙造林面积10.7万亩,营造千亩以上片林5个,500-1000亩片林21个,100-500亩片林119个。全市栽植果树经济林9400亩,建百亩以上果园29个,完成樟子松嫁接红松3400亩。
各地结合实际,普遍加大了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的力度,义务植树活动更加深入广泛。今年全省进一步创新林业发展体制,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推行“谁造谁有”、合作、承包、股份制等造林机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造林,有效解决了造林资金不足问题。个体造林已成为全省造林的主力军,全省非公有制造林面积达到90%以上。
咬定青山不放, 着力生态建设,打造林业大省强省。狠抓造林绿化同时,我省做出规划并着手实施:未来五年开展湿地保护示范省建设,抢救性建立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33处,力争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处,建国家级湿地公园13处,形成湿地生态补助机制和重要湿地长效补水机制,使50%天然湿地纳入补偿范围。到2020年有林地面积力争达到2227.5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达到20.2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9%左右。建立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知识、技术、信息、人才优化集成,适应现代林业发展需要的省级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由35%提高到4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由50%提高到55%以上。加快林木良种化进程,林木种子基地供种率由64%提高到85%,林木良种使用率由53%提高到70%。加强森林抚育经营, 完成森林抚育7071.5万亩,其中地方抚育1500万亩,森工抚育3740万亩,大兴安岭集团抚育1831.5万亩,力争林木平均生长率由2.4%提高到5%左右,年平均生长量由每公顷2立方米提高到每公顷5立方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