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8月1日讯 题:建设群众满意的“人民法院”——记“全国模范法院”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法院(上篇)
记者 岳云雪
“7月28日,让胡路区人民法院被授予“全国模范法院”的荣誉称号,这不仅是让胡路区人民法院的荣耀,也是我们全区68万人民的光荣!”让胡路区委书记李忠惠激动地说。
多年来,让胡路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政治建院,以大庆精神建班子,铁人精神带队伍,改革创新强审判,从严管理树形象,创造了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连续八年在全市法院工作考评中排名第一。
|
年均受结案万件,连续9年无错案
让胡路区法院位于大庆油田核心区,1980年建院,内设12个部门和3个派出法庭,现有干警109人。2001年,全市执法大检查通报批评了法院系统9起案件,让胡路区法院独占6起,当年在全市法院年度工作考评中排名“垫底”。 2002年以来,让胡路区法院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坚持“以大庆精神建班子、铁人精神带队伍、改革创新强审判、从严管理树形象”,不仅迅速扭转了工作被动局面,而且一跃成为“模范典型”。
九年来,让区法院每年结案万余件,调解率一直在80%以上,上诉率低于5%,重审改判率低于0.5%,执行案件结案率97.36%,执行到位率85.99%,新访发生率低于千分之一,历史遗留的9起最长达30年的信访积案全部化解。连续九年无错案、无超审限、无越级有理上访案件。
多年来,法院坚持政治建院,把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服务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局。
“九年来,法院通过司法诉讼为驻地的大庆油田等国有骨干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10亿元,依法妥善处理涉及哈大齐工业走廊、城中村改造建设、油田热网改造工程等案件8000余件,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为推进大庆市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法院院长董玉武自豪地介绍说。
|
九年来,让区法院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对145起信访积案逐件落实责任,对确有问题的17件提起再审,依法纠错。对来访群众,凡是符合信访听证条件的一律公开听证,还当事人一个明白。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采取先赔偿后量刑原则,未出现一起上访。
九年来,执行案件综合结案率97.36%,执行到位率85.99%,连续3年被省高院评为“涉诉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多年来,让胡路区法院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以人民满意为最高目标,在干警中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推行“便民、利民、为民”新举措,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法官巧用调解药,化解矛盾最重要
为体现和谐司法的理念,让胡路区法院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建立了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企业组织调解的调解联动机制,加强诉讼外调解,化解矛盾纠纷。近5年来,调解结案7000余件,无一申诉、无一上访。
“有一起案件让我终生难忘,那就是一起居民楼漏水侵权案。”法官陈晓鹏向记者介绍他曾经成功调解的一个案件。
被告是一楼的居民,被告家经常受下水道返水之苦,这次又返水了,他一气之下将安在自家的自来水阀关闭,出去旅游了。这下苦了二至六楼的五户居民,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自来水用,忍无可忍之下,到大庆市让胡路区法院诉讼,要求一楼的邻居赔偿损失,一下子就是五起案件。
为解他们没有水用有燃眉之急,陈法官通过物业登记找到了被告的单位,又通过单位领导找到了被告,让他提前结束了休假,先把水打开,让楼上的邻居正常生活。被告回来后虽然不情愿,但还是给了水。不过,不久就另行提起了诉讼,要求五位邻居赔偿因返水而造成的损失。这样,一个简单的邻里纠纷,就成了六起案件。
开庭时,六起案件合并审理,庭审异常激烈,大家唇枪舌战,互不相让。庭审从上午九点持续到下午的两点钟,大家都筋疲力尽了,可陈法官还是没有放弃调解的希望。他和被告说:“你本是受害者,却因为你自己的私自救济而把自己送到了被告席”。对另外的五位当事人说:“一楼的邻居虽然关水不对,但他一年之内受到了三次返水,地板都换了三回了,换了谁都会崩溃的”。
经过近5个小时的调解,赔偿数额从几千元降到了最终的200元,并当庭给付,在交钱的过程中,看到了邻居们久违的笑容,仿佛刚刚剑拔弩张的并不是他们。六家人的手又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判决书好写,但是不能轻易下判决,因为双方的矛盾没有解决,社会效果不好,而且处理不好可能上升为刑事案件。因此,最重要的是把矛盾化解。”每位法官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