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1日讯(记者 岳云雪)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推出“一站式”服务、约期答复、纠纷调解方式群众自选等便民措施,全省法院一体遵行,逐步建立完善的便民立案信访服务机制。
今年1月,“党员示范岗”落户黑龙江高院立案信访窗口,自“开张”那天起,前来立案、信访的群众无不叫好。其后,高院又推出“一站式”服务、约期答复、纠纷调解方式群众自选等便民措施,畅达群众诉求表达通道。
群众立案零距离 解决烦事更快捷
“坐在家里,法官就把我的愁事解决了。”洞庭村的张老太太笑着说。洞庭村距东宁县城近百里地。每次往返县城,张老太太都感觉体力不支。她想打官司要回欠款,又打怵进城,无奈之下便电话到东宁县法院求助,没想到法院通过电话就把案子立上了,并通过电话进行了调解。结案后,法官专程把赔偿款6000元钱送到了她手里。
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地广人稀,农村、林区、矿区等地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为方便群众,今年开始,黑龙江法院不再“坐堂等立案”,借巡回审理案件、集市设站咨询、“假日法庭”等机会,走进群众,应用电话、网络、传真、视频等现代科技远程立案,一般群众不出村、老弱病残不出门就能打官司。
牡丹江市东宁县法院在全县102个村屯,聘请了110名农民任法庭诉讼信息员,当村民遇有纠纷时,这些信息员及时帮助联系法庭维权。牡丹江市爱民区法院在街道办事处建立了8个“法官工作站”,推出了“假日法庭”,城市社区的上班族可利用休息时间解决纠纷。与东宁县法院同样的还有塔河县法院,其在大兴安岭林区深处的蒙克山林场等地设立了9个巡回法庭,每月到林场、乡村巡回两次,就地收案、即时调解。
城市法院社区建“站”,林区法院巡回立案,农村法庭向农民借“员”,在城市和农村搭建起了纵横交错的便民立案网,立案服务便捷化、均等化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一站式立案信访大厅
“一站式”立案服务大厅 群众立案信访不再难
对符合受理条件、提供材料齐全的,尽快办理立案手续,当天立案;对起诉材料不全的,应一次性告知补正事项;对新类型、复杂、疑难案件,无法当即答复应否受理的,应耐心向当事人说明,另行约定答复时间;对身体条件限制行动不便的伤残人员、重病人员、老年人等,可派人上门立案。
“这些措施实在、管用、方便!”一位省人大代表,看到高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全省法院民、商事案件立案便民措施的指导意见》,啧啧称赞。
在高院立案信访大厅,民事、行政、执行等17个窗口一字排开,立案信访法官热情接待,微笑答复,诉讼导引、材料收转等立案工作,让前来咨询、立案的群众十分满意。
“不是我们的事,也必须管”
2010年11月,最高法院授权绥芬河法院审理一审涉外民商事,这是黑龙江省第一家享有涉外审判权的基层法院。濒临俄罗斯的绥芬河,中俄经贸纠纷较多,绥芬河法院的法官走入企业、商会和外经贸主管部门,经过调研,搜集相关资料,印制了《俄罗斯民事诉讼法律服务指南》赠阅给企业、商会等,满足他们的法律需求。“真帮了我大忙了!”一业务经理说,他所在公司与俄方公司发生了合同纠纷后,到绥芬河法院起诉,立案法官告诉他得到俄国法院去打官司。苦于对外国法律一无所知,法官给了他一本《指南》。他所在的公司凭着《指南》,向俄国仲裁法院起诉并申请诉前保全,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对不属于法院主管的案件,黑龙江法院也不“置身事外”。他们推出了立案建议机制,即对这类纠纷,负责首次接待的审查立案法官不仅向当事人指明解决争议的途径,必要时还发出司法建议函,提醒有关部门或行业企业对特定类型纠纷或某些领域多发问题进行关注,从源头上预防类似纠纷的再发生或引发其它连锁反应。
省高院主管副院长马先兰说:“我们的立案工作不能就案办案,要敢于担当起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的社会责任,立案工作中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因素,要主动分析研判,制定解决对策,提前预防,未雨绸缪,发出有份量的立案建议函,创新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