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5日讯 十几元钱就能解决的停车问题,却不让交现金,非要存至少百元办卡才行,不办卡别想停车。自驾来哈旅游的黑河任女士一家,在哈经历了“优先”泊车公司管理员强制购买泊车卡一事后,对冰城的好感大减,她气愤地说:泊车公司这种强迫外地游客购买大面值停车卡的行为,丢了旅游城市的脸,伤了外地游客的心。
外地游客遭遇强制办卡
据任女士介绍,8月初,她和家人驾车来到哈市旅游,在道里区索菲亚教堂附近,她看到路边有用白线划出的停车位,就把车开到线内位置停好。这时过来一名身着制服的男子,问她有没有停车卡,并说这里的车位是咪表专用车位,没有泊车卡便不能停车。
在得知办一张泊车卡要上百元后,任女士表示,她是外地来的游客,购买哈市的泊车卡回去不能用,并询问是否可以交现金。该男子继续劝说道,这种300元或500元面值的加油泊车卡,除了可以用来停车划卡消费外,还可以用卡在中石油公司的加油站加油。
“我只想停个车,本来花十几块钱就能解决的停车问题,为啥非要弄这么麻烦呢?”可是,无论任女士怎么努力沟通,对方也不能够通融,她只好花300元钱办了张加油泊车卡。
合作加油点大多在郊区
离开哈市前,任女士想将泊车卡内余额花掉。她原以为这张卡可以在中石油公司下属的各个加油站加油,可到了加油站才知道,不是哈市所有的中石油加油站都接受该卡,只能在与优先泊车公司有合作的18家加油站才可以用。人生地不熟的任女士又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加油站之旅,几经周折,终于在城乡路365号找到一家合作加油站,才用光了卡里面的余额。
“这种强迫消费的方式,与抢钱有什么区别?下次,我宁可不停车也不办卡了,不仅耽误了的行程,也影响了一家人旅游的心情,我想和我有同样遭遇的游客,一定会对哈尔滨的印象大打折扣。“任女士气愤地说。
不仅来自外地的任女士有此遭遇,哈市的付先生也向记者反映了他被泊车公司强制消费的经历。付先生家住道里区,一次在曼哈顿附近停车,就被迫办了张500元钱的加油泊车卡。办卡时,付先生觉得面值太大了,可对方说,小面值的全没了,想停车就只能办这种。因对方介绍该卡还能在中石油公司的加油站加油,付先生想,反正也需要加油,就办了一张。可此后的加油经历,令付先生头疼不已。付先生说,与“优先”公司合作的18家加油站大多位于城郊以及高速出口,离他家都挺远,他只好舍近求远地去加油,加两次后,才终于用完了卡里的钱。付先生说,当时咪表管理员只向他介绍了这种加油泊车卡可以停车兼在石油公司加油,并没有告诉他指定的加油站的位置,“用起来实在太麻烦了,以后不会再购买了。”
咪表管理员“忽悠”卖卡
13日,记者来到优先泊车公司果戈里大街与花园街交口前的咪表停车位,记者刚将车停下,一位身着制服的咪表管理员便走了过来,表示没有泊车卡便不能在这里停车。记者问及如何办卡时,该管理员向记者推荐加油泊车卡,表示该卡既能停车又能加油,但对加油卡涉及的加油网点却只字不谈。
在道里地段街曼哈顿附近的咪表停车点,记者得到的答复与上述如出一辙,没卡不能停车,推荐购买500-1000元的加油泊车卡,并大谈加油卡的好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泊车卡已经由起初的100元面值,增长到了动辄三五百元甚至上千元面值一张。对此,办了卡的多位车主表示,如此大的面值,让人难以承受,大家都觉得,为了停车存储这么多现金,完全没必要,毕竟停一次车也就几元钱,和存储的现金形成巨大反差。而且,优先泊车公司所谓的加油服务,并不受消费者的欢迎,与其合作的加油站大多“偏远”,令消费者感到十分不便。
付先生表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长,停车看似是件小事,实则能够看出城市设施是否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便利,不要让泊车服务丢了城市的脸面。
物价部门:
强制售卡涉嫌违规
“停车要预存这么多钱,每天被迫办卡的人有不少,这不是变相集资吗?万一哪天他们突然关门或者卷款跑了,我们去找谁?”对于优先泊车公司这种强制预存消费的做法,很多市民都表示难以接受。业内人士认为,制卡服务缺乏监督,交易行为不受约束,可能给合同诈骗、非法集资的商家提供便利。
“不买卡就不能停车”,优先泊车公司的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哈尔滨市物价局价格调控处。该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今年4月15日,该局分别下发了“关于哈市优先泊车公司秋林一、二类区域道路泊位停车服务收费标准的批复”,该批复第三条明确提到:“泊位停车收费采取预收款结算方式。车主停车时,停车场收费员提供停车计时卡,预收日停车收费限价金额另加10元停车计时卡工本费押金。停车结束,收费员收回计时卡,按停车时间结算后返还预收款余额及计时卡押金。此项收费为经营性收费,结算时须给付税务票据。”物价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优先泊车公司强制办储值卡属违规。
哈市物价部门提醒市民,停车“当次现金结算”还是“购买泊车卡”,消费者可以自愿选择。如果车主在停车时遇到“不买卡不能停车”的问题,可拨打物价局12358举报电话进行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