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省人大常委会视察助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2011-08-24 07:07:1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孙佳薇 夏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八月时节,阳光明媚,龙江大地沃野千里、生机盎然,一片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15日至20日,省人大常委会垦区现代化大农业视察组成员用七天时间,累计行程3000多公里,追寻着拓荒者的足迹,从兴凯湖滨到嫩江两岸,从三江大地到松嫩平原,分为东西两路,深入牡丹江、红兴隆、建三江、齐齐哈尔、九三、北安6个农垦管理局及其所属的16个农场,感受历久弥新的北大荒精神,探寻垦区改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可贵经验,助推垦区领跑全省现代化大农业的步伐。

  现代化农业大生产气势磅礴

  省委省政府结合规划“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不失时机地把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纳入全省发展的总体战略。今年1月,省委书记吉炳轩在北大荒物流集团配送中心调研时要求,“垦区作为现代化大农业的排头兵,要继续当好全省现代化大农业、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领跑者……”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黑龙江省垦区条例》,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垦区发展的政策机制和管理体制,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垦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垦区跨越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一路走来,视察团成员切身感受垦区的巨变,无不为此震撼,赞叹不已。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中华大粮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2010年,垦区实现生产总值688.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1186元,人均纯收入13267元,成为我省第六大经济体。以大农机、大科技等为标志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突飞猛进,形成了持续稳产高产的粮食生产模式。

  走进二道河农场万亩大地号里,齐刷刷的水稻迎风摇曳,农用银鹰低飞在作物上空喷洒叶面肥。该地号利用20项新技术,预计亩产800公斤,年均创产值达2640万元,被农业部视为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

  在九三管理局鹤山农场农机服务中心,农场工作人员在介绍产于美国的9120玉米收割机时说,这台能达到500马力的大机械在全世界仅有11台。“不仅马力强劲,每台动力机械都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和GI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只要在驾驶室中控操作台输入耕地里程、模式、马力大小,机械就可以自己在田间做到精准耕作了。”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完达山乳业等企业作为垦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在屡次经受国内外重大事件考验后愈发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北大荒”、“丰缘”等农垦品牌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绿色有机”成为北大荒的金字招牌……

  农场的大马力拖拉机开进了周边农村,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管理方式,正在为周边农民打开“现代化”的大门……

  北大荒城镇化驶入“快车道”,113个农场里,1400余栋楼房拔地而起,当年拓荒者“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已成为“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的城镇里”,并不断被新的梦想超越……

  在场县共建示范点双山镇,视察团参加了双吉小区竣工仪式,向这一典型项目授锦旗予以表彰。

  北大荒走进了崭新的时代,科技、标准、质效、生态、信息、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的宏图伟业展现在视察团成员面前。面对垦区建设的卓越成就,常委会委员史殿臣作诗赞道:“喜看垦区呈巨变,犹似换了人间!”

  北大荒精神历久弥新

  视察启动伊始,视察团成员们来到颇具特色和规模的北大荒博物馆,这里最真实地记录了可歌可泣的拓荒诗篇,纵贯博物馆一到二层,松木墙上面刻着12000多位长眠于此的拓荒先驱的名字。面对人名墙,成员们肃然起敬……

  铸剑为犁唤醒了千古荒原,北大荒艰苦奋斗历史和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在垦区开发历程中一直在起导向、凝聚和驱动作用。一代代的北大荒人,继往开来,传承老一辈北大荒人的精神和事业,不断开拓进取。

  从抚远县通过浮桥登上黑瞎子岛,回头遥望,满载土石材料的大型装载车在桥头排成长龙,码头、道路、桥梁等施工现场机声隆隆。占地50公顷的北大荒现代生态园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工作人员介绍说,岛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农垦建工集团泰盛公司负责园区的办公楼和接待中心建设,项目经理张宏伟介绍,他带的队伍从去年9月27日上岛,就面临着环境艰苦的考验。岛上没有地方洗澡,许多工人身上蚊虫叮咬的地方溃疡、结痂;冬天岛上风大雪大,十天有九天刮大风,人只能在雪墙里穿行。

  如今,垦区进一步树立起“诚信、务实、创新、卓越”的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成为垦区以崭新的姿态参与市场竞争,增强软实力,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温晓丽感慨万千,“这是北大荒精神发展的成果,是垦区人民在不断创业的历史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沉淀出的思想精华。”

  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马淑洁激动地说,农垦除了为我们贡献了粮、豆等物质财富之外,更为我们贡献了伟大的精神财富。

  领跑现代化大农业任重道远

  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机遇,垦区正以“领跑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姿态,以2012、2020年和2047年为时间节点,追求跨越、超越、卓越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建设本体垦区、影子垦区和域外垦区,为百年垦区献礼。

  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实现粮食总产460亿斤,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北大荒集团进入世界500强行列,建成现代北大荒、绿色北大荒、幸福北大荒。

  在为农垦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显著成果欣喜、自豪的同时,视察团成员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任重道远。为使垦区现代化大农业更好更快发展,视察团成员给予了殷切期许,提出了中肯意见和建议。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东辉在视察结束时强调,目前,垦区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面对当前形势,垦区的首要任务是把握难得机遇,瞄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建立特大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思考如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培育优势品牌,延伸产业链,做好农业产业化,搞好场县共建,并注重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把自己做大做强,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常委会委员周逢民建议,垦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仍需加快,高效农业相对较少,水面草场有效利用率还不高,应该在注重农作物产量的同时更注重其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谭志娟说,从目前视察见到的情况看,农场很多育苗秧棚在育苗之后都处在空闲状态,建议可以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并建议垦区率先向全省推广水田节水技术。

  郑秋鹛委员提出,要正确处理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问题,让进口的农机和我省的土质相互融合,提高机械的利用率。

  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刘福建议垦区进一步探索跨区域远程合作;省里也应研究完善合作共建的机制和政策,发挥两个积极性,实现垦地互利共赢。

  参加视察的史殿臣、段明山、鲁滨、王云奇、刘世佳等委员就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搞好城镇化建设和进一步弘扬北大荒精神等问题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

责任编辑:高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