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7日讯 题:垦区巨变,令人赞叹——省人大常委会视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侧记
记者 李倩
初秋八月,风和日丽。望三江大地,看松嫩平原,广袤沃野,水稻黄,瓜果香,银燕飞,马达响,好一派生机勃勃、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本月15日至20日,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垦区现代化大农业视察团分东西两线,踏三江大地,走松嫩平原,深入牡丹江、红兴隆、建三江、齐齐哈尔、九三、北安六个农垦管理局及其所属的十六个农场和完达山乳业有限公司,考察了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小城镇建设、产业化经营、场县共建等工作,历时一周时间,累计行程三千多公里。
这次视察活动,是省人大从全省工作大局出发,为推动省委重大决策落实、促进省政府重点工作的开展,所精心选定。
视察期间,视察团成员不顾疲劳,深入田间地头、企业社区,看项目,听汇报,边走边看,边看边议。每到一处,视察团成员都激动不已。当来到二道河、七星、八五零农场的现代农业现场,参观空中飞机与地面大马力机械立体化作业的壮观场面时,无不为之震撼。
昔日的北大荒如今真的变成了“中华大粮仓”。粮食总产已经突破300亿斤,商品粮超过了330亿斤,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中流砥柱。
农业生产机械化率达到96.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科技成果转换率达82%,居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垦区拥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形成了“北大荒”、“完达山”、“九三”、“丰缘”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其中北大荒品牌价值达到276.88亿元,位居201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42位。
“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的城镇中”正在变成现实。今年垦区计划整体搬迁400个居民点,改建新建住宅面积1200万平方米,是城镇化率接近80%,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场县共建取得初步成果。跨区服务作业面积已经达到9846万亩;场县共建农机服务合作组143个;向地方推广农机新技术2496项;有180万户农民纳入垦区共建农业产业化体系;合作共建通乡通村公路525公里,灌区21万个,农田排水工程341公里;有65%以上的交叉的小城镇建设实现了共建共享,双山镇和裵德镇作为重要的试点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农村到农场入学11.2万人,共建医院32所。
......
几天的视察,视察团成员见证了垦区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总局上下齐心拼搏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切身感受到了垦区的可喜变化。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东辉在谈这次视察的体会时动情地说,“很有感情,很有体会,很有思想,很有远见。我想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几天来深深感触到,越看越激动,越看越感动,越看越振奋,越看越震动。这些年我大概每年都要到垦区去,每次去都有一种震动。近年来,垦区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为垦区的百姓生活环境的提高而倍感振奋。”
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马淑洁说,“感谢省人大组织这次视察,也感谢农垦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一路5天行程3千公里,视察农垦的东部与西部一些农场,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将中国现代大农业展现在我们面前,深深地刻在我们脑海中,永远激励我们为中国的现代化大农业奋进。”
刘福说,“通过这次视察,让我们进一步见证了垦区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也见证了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取得的重大成就,这段时间,我们各自行程三千多公里,大家走一路感叹一路。”
谭志娟说,“看到农垦告别了曾经的荒凉贫瘠,迎来的是一片生机勃勃,这让我很感动,也为北大荒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将北大荒建设成为今天的北大仓而感动,也为黑龙江农垦展示出来的中国现代大农业所震撼。
......
视察启动前,视察团成员们来到了颇具特色和规模的北大荒博物馆,追思了拓荒者的足迹,缅怀了镌刻于松木墙上那12000多位长眠于此的拓荒先驱。视察中,视察团成员还来到了王震将军开发建设纪念馆参观,向王震将军塑像敬献了花篮。同时,又向场县共建示范点双山镇颁授了锦旗予以表彰。这些,足以说明视察团成员不仅有着向垦区人学习的心态,更充满着对垦区的深深敬意。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省人大常委会垦区现代化大农业视察活动圆满结束了。视察团成员留下的不仅仅是对垦区发展成就的赞叹,还有那些对垦区未来发展十分宝贵的建议。“认真研究和贯彻视察团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改进和加强农垦各项工作,为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和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这是副省长吕维峰在这次视察活动总结会上的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