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9月2日讯 “面对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双重任务,全区上下要善于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发展中研究对策,牢牢把握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推进林区第三次创业。”在停止主伐面前,友好区委、区政府就如何做好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重新理清了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再造优势”的奋斗目标。
今年以来,这个区结合自身优势,整合资源要素,把重点放在大力发展森林食品、生态农牧、木材精深加工、纺织、矿产开发及建材等特色产业上,坚持走高端化的发展路子,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寻求突破。
培育森林食品业,形成产业发展强势。高起点、大力度打造蓝莓种植基地,按照科技化、产业化、现代化的要求发展蓝莓产业,目前二期规划的6000亩蓝莓种植任务已全部完成。从研发高端产品、培育品牌出发,丰园森林食品有限公司果仁果酒深加工生产线已正式投产,年生产蓝莓果酒、果汁2000吨;引进大连新世纪、上海荣善、丰园森林食品三大龙头企业开发森林食品产业,食用菌已发展到4000万袋。荣善集团年产700万袋金针菇工厂化生产项目即将投产。
推进生态农牧业,叫响绿特品牌。利用10万亩土地,建成酸菜、淀粉、玉米等龙头加工企业,东安酸菜食品厂年生产酸菜1万吨、嘉禾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淀粉1万吨、祺达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速冻粘玉米500万穗;引进森鼎禽蛋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鸡蛋1万吨,生产的蛋黄粉、全蛋粉等产品远销北京、广州、上海等地,极大地带动了本地及周边地区养殖户的积极性。目前,这个区蛋鸡存栏100万余只;扶持恒泰牧业、鑫宇科技公司争取国家支持,实施肉制品深加工改造项目,带动畜牧养殖业加快发展,全区特种猪存栏达到1.6万头。做强木材精深加工业,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家具、木制工艺品为重点对木材加工企业,进行了优化整合升级,淘汰了产品加工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和市场竞争力低的“三低”企业;扶持华丽、华龙、翔龙木业、华峰门业等深加工企业进行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在原料、融资、市场开拓方面进行重点倾斜;帮助凯锐林、柏成等木制工艺品加工企业实施了品牌战略,促进提档升级,扩大规模。
发展纺织业,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去年改扩建的天和纺织厂年产纱锭规模7万锭,产值达1.5亿元。为不断加快纺织业提档升级,促进产业链的延伸,今年,10万锭纱的技改扩建任务如期完成,8月底前达产达效;与天和纺织厂签订的年产2000万米织布项目,年内开工投产1000万米;40台涡(气)流纺项目土建施工已开始,明年底纺纱达到20万锭规模,产值6个亿以上。在此基础上,该区还积极谋划印染、化纤、麻纺项目,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致力于用三年时间把友好打造成东北纺织行业乃至全国涤粘纺织的龙头。
开发矿产及建材业,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依托现有矿产资源,提高准入门槛,优化整合矿产采选企业,打造友翠矿业发展经济带。目前,该区已建成北岩、群星、新兴矿业等5户选矿企业。并充分利用电厂粉煤灰资源,引进神华等砖厂、瓦厂、水泥厂,形成年产5万立方米墙体材料、2万平方米瓦、8000吨水泥的规模,将矿产建材业培养成为又一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这个区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经济转型提供持续动力。今年,该区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招商方式,引进织布和涡流纺、肉制品深加工、免烧砖生产等6个项目落地,签约额达11亿元,年内即可实现增加值9650万元。同时,青杨林场旅游观光农业、沼气提纯天然气、木丝水泥板、绿色造纸等项目正在对接洽谈,投资意向已初步达成。为了确保招商项目如期开工,他们变冬闲为冬忙,在去年基本建设结束后,即刻着手今年项目建设的多项准备工作,对今年开工项目的建设原料、用地审批、施工队伍等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今年共开工新建项目4个,续建项目1个,投资总额2.7443亿元。现已完成投资9574万元,拉动全区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