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中年电工拍摄哈市三十多个火车站 用镜头感受站台情怀
2011-09-18 11:05:59 来源: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郭长武

  哈西客站已进入全面快速建设阶段,将于近期竣工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成为哈尔滨“南大门”最具特色的地标性建筑。

  对于哈尔滨这样一座先有火车站后有城市的历史文化名城来说,一百多年来,火车站一直陪伴着这座城市发展,经历着沧海桑田的变化。对于生于这座城市、长于这座城市的人来说,火车站注定是驻留时间和情感最好的地方。

  郭长武,一名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一位热爱这座城市的摄影爱好着,一个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普通的中年电工,用一年多的时间去拍摄哈市各地的三十多个火车站,用镜头记录下站台的倩影,用心灵感受那份默默的情怀。

  绿皮车里 一份不能遗忘的记忆

  “那时的绿皮车不能和现在的火车相提并论,没空调,没热水,见站就停,一脸菜色跑一步歇两步,万分简陋卑微。然而,简陋卑微的近义词是质朴谦逊;质朴谦逊的绿皮火车时代,节奏很慢,就像那时的生活一样,不快,却充盈着纯真质朴,让人留恋。”

  8月31日,说起为什么会用相机记录下哈尔滨大大小小的火车站,今年45岁的郭长武憨厚地说,“我喜欢摄影,就到处拍,后来发现一些熟悉的老建筑逐渐消失,这其中就有我喜欢的火车站站台。每当一列火车驶过,我没有感到嘈杂和喧嚣,反而是一种熟悉的气息朝我汹涌而来,好像这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已经不能缺失。只是火车的屡次提速,曾经的记忆变得有些模糊,于是便情不自禁一次次拿起相机对着那些变化不大的小站,寻找那份无法遗忘的怀旧情结。”

  郭长武的家住在东北农大(当时叫东北农学院)院内,后来全家搬到阿城城东,上初中时他就读于阿城二中,上高中时就读于哈市十一中,乘火车成了他上学的首选也是必选,而且一坐就是六年。“火车也是早晚上下班或上下学高峰时人多。见火车来了,还未停稳,一大群人便涌向车门以及一些开着的车窗,蜂拥而上。来不及买票的,可以到火车上补,火车车速不快,慢悠悠地走,那时有爬火车,或跳火车逃票的。人挤人,人挨人,脚被踩疼得哇哇直叫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我把头探出窗外,正好一股浓烟冲上云霄,风一吹,煤屑砸到脸上,跑到耳朵窝里,坐一趟车下来,脸膛全黑了。后来我才知道绿皮火车是燃煤机车,煤屑很容易就吹到脸上。那时的车票也极便宜,只有四毛钱。”说起年少时乘绿皮车的经历,郭长武的脸上满是兴奋,手比画着,眼神中闪烁着光芒。


 

  古老的香坊站 一份挥之不去的情愫

  “绿色的屋顶,高大的门窗,米黄与白色相间外墙,白色的扁圆窗框,香坊站是座典型的俄式建筑。这座火车站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火车站。打着雨伞伫立在彩色步道板、广场道路砖和大理石铺就的站前广场上,伴着细碎的雨声,诵读着石碑上记录哈埠历史的文字,思绪会情不自禁地回到那段开埠之初的历史。”

  一个偶然的机会,郭长武听朋友说起香坊站改造后很漂亮,便在去年一个蒙蒙细雨的早晨去了那里。打着雨伞伫立在米黄色的俄式老建筑前,不经意间读到石碑上记录哈埠历史的文字,他才知道,他拍摄的火车站之途,竟误打误撞地从中国最古老的火车站开始啦!

  在哈尔滨的老一辈人中,有这样的传说“先有香坊,后有哈尔滨”。1898年,俄国人开始在这里修建中东铁路。和别的铁路不一样,中东铁路不是一条有着两个端点的线段,而是有着三个端点、以哈尔滨为相交中心的“T”字型铁路,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当年俄国首批铁路工程技术人员抵达香坊后,即在香坊西修建了火车站,命名为“哈尔滨站”。由于哈尔滨站在西香坊区之内,所以当时整个西香坊最初就被称为“哈尔滨”或“哈尔滨区”。“哈尔滨站”建成后不久,哈尔滨作为一个城市渐渐形成了。这也就是“先有香坊,后有哈尔滨”的由来。后来中东铁路全线通车,由于俄国人称南岗区为“新城”,而按中国人习惯则称“新哈尔滨”,为了区别起见,把香坊“哈尔滨站”改为“老哈尔滨站”,解放后,又将“老哈尔滨站”改为“香坊站”。

  在拍摄过程中了解到这些历史后,作为生活知道网一名知名的拍客,郭长武兴冲冲地分别拍了香坊站、哈尔滨站的站台照片,上传到网上,期许着与大家分享追寻站台倩影的乐趣。很快郭长武收获了众多跟帖,许多网友都是老哈尔滨人,他们钟情于城市的每处老建筑,有人建议他不妨走得远点儿,拍一些哈市近郊的小站,因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铁路的升级改造,哈尔滨的许多小站正在消失,而且像对青山、庙台子这样的小站都有着百年的历史……于是,郭长武毫不犹豫地背起相机向哈市周边那些小站走去。

香坊站

  香坊站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

  火车站隶属:哈尔滨铁路局

  火车站建于:1898年

  等级:一等站

  中国最古老的火车站。离哈尔滨站7公里。1898年,俄国人开始在这里修建中东铁路,并在香坊西修建了火车站,命名为“哈尔滨站”。后来中东铁路全线通车,由于俄国人称南岗区为“新城”,而按中国人习惯则称“新哈尔滨”,为了区别起见,把香坊“哈尔滨站”改为“老哈尔滨站”,解放后,又将“老哈尔滨站”改为“香坊站”。


 

  哈尔滨站

  地址:哈市南岗区铁路街1号

  火车站隶属:哈尔滨铁路局

  火车站建于:1899年

  火车站等级:特等

  1899年10月,在今哈尔滨站行李房的位置临时搭起一座小房子,作为站长室、电报室和行车人员休息室。1903年,哈尔滨老火车站站舍始建,1903年7月(清光绪二十九年六月),中东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运营,改称哈尔滨站。1904年旅客候车室即迁入新站舍。1959年拆除老站。1982年开始扩建站台、站舍和行李房。1989年10月1日,哈尔滨新站舍全部建成,建筑总面积2.8万平方米,并于2002年对其进行了第五次扩建改造。哈尔滨站承担四分之一的旅客运输任务和一定数量的货物运输任务。

 

  庙台子站

  地址:哈市松北区松浦镇

  火车站隶属:哈尔滨铁路局

  火车站建于:1899年

  火车站等级:四等

  离哈尔滨站10公里,离满洲里站925公里,隶属哈尔滨铁路局管辖。

新松浦站

  众多小站 一份难以割舍的牵挂

  “走进站台,两扇小小的售票窗口尘封已久,一缕缕晨光透过房顶的缝隙照在木梁上,在黑黑的布满灰尘的木梁上刻下一道道婆娑的光亮。曾几何时,这里也曾人声鼎沸、汽笛声声,只是时光的流逝,让它早已不见了当年的风采。也许不久,这里便会矗立起高楼大厦,或是铺就新的铁轨,但小站那旧时的容颜成了难以割舍的牵挂。”


 

  拍摄最辛苦的经历是寻找众多记忆中的小站。没有路线图,而且许多小站台都取消了,提速后的火车根本不停,于是郭长武只能坐上开往大概方向的火车,约摸着到了附近的站,便赶紧下车,再沿着铁路线一个个去寻找。一次去找对青山站,他早晨七点出发,带着矿泉水和面包,徒步七八个小时就为了拍小站的风姿。

  “小站的近况直接影响着我的心情,去拍通向阿城的路北车站,那虽是个小站,已很少有火车经过,可小站粉刷得不错,更难得的是小站的院里种着花草,有着人的气息。拍摄是在六月份,正是鲜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的时候,远远望去就让人心旷神怡。只是这样的小站太少了……甚至一些小站在视野中消失了。”郭长武轻轻地摇摇头,接着介绍道,他曾经专程赶到坐了六年火车的阿城城东站,可记忆中的跨线人行天桥、大道口,早就被高楼大厦所取代,没有留下旧时的一丝痕迹。这让他很失落,仿佛失去了一位老朋友,但也增加了他拍摄小站的决心,“每个小站都有一段历史,都牵系着人们那份柔软的情怀,那就该留下它的倩影,即便它普通或是不巍峨,但依旧承载着记忆。”听说哈尔滨即将建造的北站选址松北区庙台子,郭长武立即用了一天时间,将小站周边的风貌拍了个遍,“那可是1899年就建的小站,和哈尔滨站一样老,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可是推土机一到,这些景致就都不在了,我必须多拍些,好给人们多增加几分印象……”

  幅幅照片 一份快乐的源泉

  “当火车从身边飞驰而过,激情就如瀑布直泻而下;当火车驶过,我目送巨龙的远行,站在或繁忙或冷清的站台,手指按下相机的快门来记录这里的一切。那是我快乐的源泉,因为是它让我的生活更加多彩,它带着我的梦想在无尽的铁道线上奔向远方。远方的小站,那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更是我快乐的天堂!”

  一年多的时间里,郭长武拍摄了三十多个站台和周边环境的上千幅图片。电工的工作性质决定他可以工作一天休息一天,业余时间里,他几乎将全部的时间用于拍摄。采访中,他随手拿出一张在庙台子附近拍摄的老照片给记者看:那是一间在哈尔滨城区已消逝了模样的房屋,深红色的砖房、三角的高举架房顶、灰色木板障围成的门斗……他有几分深情地介绍道,“小时候我家的房子就是这样,只是现在在市区已经见不到了!还有老房子墙壁上的口号和语录,更是让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了自己的年轻岁月。”

  郭长武说他这样的年纪,总会有怀旧情结。对于生于这座城市、长于这座城市的他来说,火车站注定是驻留时间和情感最好的地方,拍摄火车站的照片让他的情结有了依托,而有幸的是,这个过程中,他结识到了不少铁路职工,其中有司机、乘务员、列车长等等,还有一些是志同道合的摄影爱好者,让他的摄影之路充满着乐趣,更增加了对城市历史的了解。

  采访结束时,记者送郭长武到楼下,不远处的霁虹桥正好有一辆火车穿梭而过,“呜——”地一声鸣笛打破了周围的宁静,接着“轰隆隆”的略显沉闷的声响沿着铁轨由远及近,传至耳边时,声音则变为舒缓又泛着颤音的“咔嚓、咔嚓”节奏声。郭长武有些痴迷地聆听着这一切,想必火车已走进了他的生活,远方那些神秘的小站,正是他快乐的源泉。

  对青山站

  地址:哈市松北区对青山镇铁路街

  火车站隶属:哈尔滨铁路局

  火车站建于:1900年

  火车站等级:四等

  离哈尔滨站31公里,离满洲里站904公里,隶属哈尔滨铁路局管辖。

 
 

从东门站经过的火车

 

  滨江站

  地址:哈市道外区

  火车站隶属:哈尔滨铁路局

  火车站建于:1934年

  火车站等级:一等

  是拉滨铁路的终点站,有滨北铁路经过滨江站。建于1934年,因当时归滨江省管辖,且车站位置恰叫滨江而得名。滨江站原为换货站,是集运转、客运、货运为一体的一等站,现在按铁路货场分类则为大型综合性货场。滨江站还有一别名——曾经被称为“新站”(早建20多年的哈尔滨站被称为“老站”)。那时铁路内部人员为方便,把滨江、哈站分别称为新站和老站,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新站、老站的称谓还时不时出现在一些本地老人或河南、河北等地到哈寻亲、访客人的口中。“这种称谓的广泛传播,与闯关东人员关外、关里的往来,有着直接的关系。”了解这段历史的业内人士称。

 

  孙家站

  地址:哈市通乡街65号

  火车站隶属:哈尔滨铁路局

  火车站建于:1934年

  火车站等级:三等

  离拉法站254公里,离哈尔滨站12公里,隶属哈尔滨铁路局,是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该站始建于1934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在中国掠夺运输方便,在孙家屯修建了拉宾铁路专用线,故起名孙家站,一直延用至今。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