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海内外知名学者聚焦中国城市水环境
2011-09-18 16:38:12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晓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樊代明出席开幕式。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东北网9月18日讯 (记者 孙晓锐)18日上午,“城市水环境高层论坛”在哈尔滨正式开幕。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赵克非,哈工大校长王树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赵克非致辞。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论坛的主题为:挑战、对策与未来。论坛旨在通过搭建高水平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围绕水环境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汇集国内外该领域的发展轨迹、经验与智慧,凝练城市水系统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共同探讨我国在本领域的发展方向,为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以及政府决策提供支持。论坛特别邀请了国际水环境领域的知名学者作主旨报告,同时来自海内外的40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世界城市水环境的现状、挑战、未来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研讨。

王树国致辞。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在交流与研讨中,与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在多个方面达成共识。专家一致认为,当前,中国的城市水环境问题集中体现在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两个方面。维持中国城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最重要的是实现水的有效利用、提出科学的修复方案、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生物安全性和化学安全性是城市水安全保障的首要任务,为解决新的重大生物安全性问题,以超滤为核心技术的组合工艺可能较有前景,即原水→膜前处理单元→超滤处理单元→膜后处理单元→优质水。

海内外知名学者参加论坛。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专家同时指出,水中微量毒害污染物、生物与纳米颗粒物的控制方法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前沿研究领域。中国城镇污水处理适宜的工艺和技术应该具备的特点:低投资成本;低能量消耗和操作成本;工艺运行稳定,操作简单易于维护;出水达标排放或符合回用标准等。社会用水健康循环是解决我国水危机的根本性战略,是循环型城市的基础。据此,水资源的利用模式将由过去的“无度取水-粗犷用水-污染排放”的单向开放式的线性流程转变为“节制取水-节约用水-污水再生再循环”的循环型用水模式。

  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主办,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此次论坛是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研讨会”系列活动之一。“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研讨会”是在中国工程院国家外国专家局自2011年开始举办的重要学术活动,今年计划举办12场。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