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领城市发展中,他们是勇于担当的主人;
在践行为民服务中,他们是俯身实干的公仆。
整治裸土地面还百姓幸福家园,以真情为民赢得民心;倾力谋划大项目建设,以服务发展展现信心;极限压缩审批时限,以转变作风树立决心……作为为城市提供管理和服务的公务员群体,他们把热心为民、服务发展的精神状态融入到哈尔滨市新战略的实施中,体现了主人翁意识和公仆精神的完美统一。
裸土整治 家门口的“执政为民”
2010年6月30日,党的89岁生日前夕,市委、市政府发出总动员令:全市动员,全民行动,有物业的物业单位负责维修,没物业的市直单位包保,各区、街、社区负责组织协调,单位、企业整饰自管院落,临街商家维修门前……城市裸土地面硬化绿化集中整治战役由此打响。
扫平6000余破旧棚厦,在180余万平方米裸土地面上铺撒鲜花碧草,在320余万平方米泥泞地面完成软硬铺装,让哈尔滨每个角落都散发出更具魅力的光彩;一次“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市直包保单位、省直援建部门在接触群众中倾听民声、贴近民心,“家门口的执政为民”把一股股暖意播撒在百姓心间。
破败的棚厦、泥泞的街路、漆黑的楼道……走进我市最脏乱的庭院,党员干部被眼前的情景深深触动。为群众解决切身困难的责任感被激发,执政为民的使命感发自肺腑、油然而生。
“平时走在大街上是看不到这些的。”市工商局负责人用“震撼”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7月初,走进市工商局负责包保的庭院,一股愧疚感涌上心头。为群众办实事的自觉性、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主动性、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被淋漓尽致地激发出来,进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2010年7月12日,市妇联机关会议室里人头攒动。不到10分钟,全体机关干部就捐出7月份的车补费支援裸土整治;市委政研室人人争相捐款,正在休产假的刘苏也让爱人送来捐款;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压缩办公经费,取消区办事大厅购车、工装制作预算,缩减办公自动化等经费,在签订包保责任状当天就投入10万元启动资金;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干部职工为裸土整治捐款近29万元;市发改委工作人员先后数次到拉林河沿岸实地踏查,选定用于覆盖裸土的优质鹅卵石……
指挥部综合组长张永明胃黏膜脱落后仍然坚守一线,现场工作12个小时以上;在南岗区,奋斗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季淑范肺部感染,咳嗽不止,却没休息过一天;在方正县,整治办干部杨秋在施工中左手拇指第三节粉碎性骨折,医生提出要进行手术,可他执意要待裸土整治工作完成后再说;在道外区,南平社区的邸主任劳累过度心脏病复发,被120急救车紧急送往医院……
裸土整治是一块“试金石”,是一个“考验场”,检验着全市各级干部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和思想作风。交上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后,广大党员干部也收获着实践的感悟: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与群众心贴心,才能增强工作的压力和动力,才能更好地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不讲代价 倾力服务大项目建设
2010年初,刚刚接任市发改委投资处处长的洪光国就接到了一道刻不容缓的“军令状”——用最快的速度为松花江公路大桥扩建工程申办审批手续。
这一年,正是哈尔滨市“项目建设提速年”。洪光国所在的投资处承担起争取国家发改委审批的任务。为在最短时间内获批该项目,洪光国及时将审批立项所需的9个要件备齐上报国家发改委,并多次跑省进京汇报沟通,在最短时间内委托中咨公司完成了项目立项的评审工作。
那几个月里,“五加二”、“白加黑”成了洪光国和同事们的工作常态。最忙时,他一周三次进京汇报工作、连续半个多月没回家。由于患有心脏病,超负荷的工作让洪光国经常感到胸口憋闷,没有时间去医院检查,他总是随身携带着速效救心丸。
当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松花江大桥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通常,这样的工程从筹划到审批,至少要两三年时间。但经洪光国和同事的努力,从上报该项目到通过审批,只用了3个多月,比国家原有审批时限缩短了80%以上。
结合“项目建设提速年”,洪光国还在全处提出了“服务要超前、审批要提速、把关要严格、企业要满意”的工作标准。他们“自己出题自己答”,探索出“打捆审批、先批项后补件、日办日结、留办服务”等一系列审批提速的措施办法,为大项目融资和开工建设创造条件。
这些开创性的措施有力推动了新战略实施,在洪光国和同事们的“加速”下,松浦大桥、棚改项目、何家沟综合整治工程和马家沟综合整治工程初设概算调整审批、磨盘山供水调压站竣工验收等一批城建重点工程相继被推上“快车道”。
在哈尔滨实施新战略的时代大潮中,像洪光国这样不讲代价倾力服务大项目建设的机关干部绝非少数:
市水务局代理总工、水城办副主任宋怀兴率领团队连续26个日夜奔波在江北每条公路、每条铁路、每段河道、沟渠的每个节点,展开地毯式规划踏查,提前半年完成北国水城规划图设计;
市磨盘山水源地环境管理办公室主任张昆林为了哈尔滨300万人的饮水安全,以一双踏尽深山的“铁脚板”,徒步丈量了哈尔滨52个水源地,穿坏了20多双军用胶鞋,甚至在癌症手术后,仍在关心着哈尔滨人的饮水安全;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房改工作办公室主任张晓辉放弃节假日,在拆迁现场为住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办理公房买断,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过去需要几个月才能办完的平房区新伟社区公房动迁,仅用3天就全部解决,有力支持了棚改路改项目提速……
他们不仅是一个个闪光的个体,在哈尔滨实施新战略的时代大潮中,他们更是前赴后继、奋勇当先的群体——立身于服务城市加速发展的潮头,为公仆精神赋予新的含义。
转变作风 审批时限极限压缩
前不久,哈尔滨奥瑞德电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前往松北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子公司工商登记手续。让这名工作人员没想到的是,仅用半小时他就办完了相关审批手续,顺利拿到了营业执照:“这是我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见到过的‘极限速度’。”
“极限速度”只是我市新战略实施以来行政审批大提速的一个缩影。高效审批速度和服务效率让客商和市民交口称赞:“机关的工作作风转变了。”
针对审批环节多、行政效率低等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政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我市把改善行政审批环境作为政风建设的突破口,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全市85个部门和单位缩短了审批时限,实现了审批提速。
行政审批的速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各审批部门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推出加快审批速度新举措。市规划局梳理了许可办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全程审批过程由45个工作日压缩到6个工作日;市建委采取“先上车、后买票”的超常规工作模式,在建设单位取得相关手续后,当天为其办理临时施工手续;市环保局建立并推行“一企一议”制度,结合重点大项目建设实际特点和排放污染程度,一事一次集中商议;市经济合作促进局将外商投资建筑企业行业主管部门意见改为后置审核,取消不涉及固定资产投资且不需要国家综合平衡的外商投资新设项目的前期核准……全市已有14个部门和单位取消了不必要的审批前置要件,为经济发展、项目落地争取了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