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9月29日讯 让废钢渣重新“上岗”,让煤焦油成为抢手货,让废水渣有了用武之地……污染严重的“废物”在伊春市西林区转一圈,就能成为“宝贝”。这是西林区在第三次创业中,大力发展生态产业项目的结果。
这个区坚持生态为重,立足实际,利用西钢废弃的水渣、钢渣等废物资源,大力开发吃配项目,帮助企业从工业废水里“捞油水”,在工业废物里“找金矿”,巧用废钢渣、水渣、粉尘等工业废弃物,串起“绿色链条”,使过去造成严重污染的工业废弃物变成了如今的“宝贝”,推进“生态工业”落地生花。利用西钢废弃的水渣、钢渣加工铁精粉、超细粉等废弃物建成的金三工贸公司,年可处理废钢渣18万吨、年处理除尘灰2万吨,年实现产值4380万元;利用西钢焦化分厂的剩余产品煤焦油作原料生产产品工业萘、沥青、洗油大型化工企业的龙泰煤化公司,处理煤焦油6万吨,年产值2336万元。同时,他们大力开展“绿色”招商活动,依托产业链招商、参与会展招商等形式,吸引了大批客商到西林投资兴业。该区先后赴江西、河北、辽宁、鹤岗等地与客商一对一洽谈300余人次,分发宣传材料近万份,在外省市发布吃配项目招商信息560余条,共立吃配项目56项,已开发32项,储备24项,先后有22户大中小企业落户西林。目前,该区内围绕西钢剩余物、废弃物开发的煤焦油加工、粉尘回收加工、炉料加工等8大类30个下游产品,循环经济企业已达19户。循环经济企业年处理高炉水渣55万吨、处理废钢渣30万吨、处理除尘灰1万吨,金矿尾矿2.4万吨。西钢将生产中产生的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进行回收,作为生产燃料,每年可回收高炉煤气1.2亿立方米、焦炉煤气8000万立方米,不但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每年可节省原煤21万吨,重油1.5万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城区内已逐步形成了“厂内机声隆隆忙生产,室外青山绿水艳阳天”的良好生态工业经济环境。
为使循环经济做大做强,该区依托资源优势、工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科技型、环保型的新项目,围绕矿产资源储量大的优势,把目光聚集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打造有色冶炼产业链,确立了8万吨铅冶炼大项目,并于2007年3月在伊春(深圳)推介会上,同黑龙江伊春金林矿业有限公司签订了8万吨铅冶炼合同。围绕矿山开采形成的尾矿,该区着力打造矿产深加工项目,先后引进了投资1000万元的海鑫公司氧化矿处理项目,年处理氧化矿600吨,年产值达500万元。投资670万元的伊春瑞祥矿业开发铁精粉项目,年产2万吨铁精粉,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400万元,形成了矿产资源吃干榨净,企业效益节节攀升的喜人局面。
为实现循环经济在企业中快速发展,该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发展循环经济项目的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水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方面予以优先保证;在配置资源上,生产原料向规模较大、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倾斜。区政府还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在西林政府网站发布国内外各类循环经济信息,引导企业挖潜改造。2009年,永丰黄金公司投资32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利用氰化尾矿渣生产黄金、硫酸、铁精粉等产品,年产值达2100万元,年利税达210万元。西林龙钢兴达公司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生态环保产品,2010年,企业利用工业废钢渣、水渣、水泥等材料,研发了混凝土砖,解决了以往“吃土老虎”黏土砖浪费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尴尬局面,产品质量及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家的标准,年生产标砖6000万块,每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提供了70个就业岗位。
“循环经济,环环有利”。应着“生态立区、工业兴区”发展战略目标,西林区的循环经济必将会继续做大做强,一个和谐富裕的生态工业之城必将傲立于汤旺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