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9月30日讯 29日,记者从哈尔滨市工商局了解到,今年三季度,哈市12315指挥中心共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咨询信息8868条,同比增长33.4%。其中,消费咨询7338件,申诉1075件,举报455件,主要涉及通讯产品、服装鞋帽、家用电器、家用汽车等八大申(投)诉热点,而对手机和家用电器的申诉占到了总申诉量的近一半。
新手机按键失灵 换机竟要折旧费
手机一直是申诉热点,三季度申诉达238件,占总量的22.1%,主要表现为个别经销商误导消费者,在手机出现死机、主板故障等问题时,以人为导致不予理赔为由,拒不实行“三包”。
典型案例:陈先生在道里区某手机卖场花5200元买的一部手机,出现了按键失灵、黑屏、音频故障等问题,维修两次仍不能正常使用,售后建议消费者换机。卖场商家却称无同型号、规格手机,还要以每天0.5%折价的方式进行处理。经12315调解,商家同意为陈先生原价退机。
皮鞋穿一周返硝 商家称面积小不退货
哈市三季度共受理皮鞋、裤子、服装申诉142件,占总量的13.2%,主要问题为产品质量不过关、夸大功能功效、以各种理由拖延和欺骗消费者,混淆“三包”概念拒绝换货或退货,以打折、赠券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却存在欺诈行为。
典型案例:杨先生在南岗区某鞋城花380元购买了一双皮鞋,一周后皮鞋返硝,消费者找到销售商,销售商却说是消费者自己的原因导致皮鞋返硝,并且以鞋面返硝面积不大为由拒绝换货。经12315调解,最终销售商同意给换鞋。
空调不制冷维修15次没修好
家用电器类申诉在三季度增加明显,达281件,占总量的26.1%,服务滞后、乱收费,维修人员技术不过关,人为拖延时间等情况频发。
典型案例:刘先生在南岗区某电器商场购买了某品牌空调,使用中发现空调不制冷,售后维修了15次都没修好,消费者要求更换一台同型号同规格的空调,但该型号空调已下线,销售商让消费者加钱重选一台其他型号空调,消费者不同意,要求退货,销售商不给退货。经过12315调解,依据空调类“三包”规定,最终销售商同意退货。
4S店买品牌车被误导购买影音系统
三季度,汽车类申诉72件,占总量7.8%,主要问题是售后服务不及时、不到位,销售中搭售种类繁多且价格不菲的配件,销售合同违约,信息不对称,经销商单方存在混淆概念欺骗消费者现象。
典型案例:姜女士在道外区某4S店购买一辆汽车,商家为其推荐了一台价值7200元带有导航、影音播放、大屏幕视频等组合的产品。使用一段时间后,姜女士发现此设备有导航慢,播放影音、视频不流畅等问题,质疑商家存在消费误导倾向,要求换回原厂配备的DVD,但是商家以原来的DVD已卖为由不给换。经调解,商家为姜女士恢复原车DVD配置,并退还7200元。
电视购物买治疗仪赠品寄到少大半
电视、网络等非现场方式购物申诉三季度呈上升趋势,达66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3.9%,申诉主要以保健产品、药品、通讯产品居多,表现为经营者拖延供货,提供的商品型号、款式、产地与事先约定不符,商品不能达到宣传或说明中的效果,商品质量存在瑕疵,拖延办理退货手续等。
典型案例:吴女士通过某电视台的广告订购了一部价值为900元的阿瞳视力治疗仪,商家承诺赠一部坐姿矫正仪和40天的护眼贴,而且3个月无效退款。但商品邮到验货时,吴女士却发现箱内只有15天护眼贴的赠品,吴女士拨打电视广告上的客服电话,却无人接听。对此,12315提醒,异地购物存在不确定因素,尽量现场购物。
奶粉中吃出毛发商家十倍赔偿
三季度共受理食品方面申诉97件,占申诉总量的10.5%,主要表现为商场、超市、食杂店等经营场所销售的红肠、干肠、罐头、红酒、奶制品等食品,存在过期、变质、有杂质等情况。
典型案例:陈先生在道里区某商场购买了两袋奶粉,在食用时,吃出一根毛发,陈先生要求赔偿,商家却只想按所购商品的两倍进行赔偿,还说让陈先生到相关部门做鉴定,然后再谈赔偿问题,陈先生不认可。12315指挥中心经过调解,商家同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消费者赔偿20袋奶粉。
装修新房 地面被抬高15厘米
哈市12315指挥中心三季度共受理家装建材申诉84件,同比增长12.3%,反映的主要问题为商品存在瑕疵,销售不规范、售后服务不及时,家装协议违反约定,销售“三无”产品等。
典型案例:荆女士8月8日与哈市某装饰公司签订协议,为新房装修,交付定金3000元,随后交了70%的工程款16800元。但在装修中该公司未按工期完工,施工设计也漏洞百出,卧室的墙多挖出一条1.1米的沟槽,排油烟机通风口没有预留,卫生间墙体里外相差2厘米,地面抬升15厘米。12315接诉后,已经联合家装协会处理此事。
手机看电子书 竟然遭遇吸费
哈市12315三季度共受理电信收费问题申诉65件,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擅自更改、叠加增值业务,诱使终端用户被动上行,吸取消费者通话费用,收费标准不明确、不透明,延续业务存在霸王条款倾向。
典型案例:孙先生8月21日通过某电信运营商为自己所购的手机办理电子书业务。不想,孙先生在看电子书时经常出现自动拨号现象,他质疑此业务存在吸费问题,于是调取了话费详单,发现此业务共自动拨号8次。其中,孙先生发现并拦截了5次,3次成功发送,费用计算为1.5元/条,产生费用共计4.5元。经过12315与手机经销商协商,手机经销商对手机按照吃费问题进行整改,并返还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