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伊绥高速:建设环保之路 助推旅游发展
2011-10-02 20:16:35 来源:东北网  作者:陈晓光 姜久明 杨林川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行驶在伊绥高速公路上,“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油然而生。东北网记者 杨林川摄

  东北网10月2日讯(陈晓光 姜久明 记者 杨林川)金秋时节,驱车行驶在伊绥高速公路上,两边是五色连绵的山峦,路边清清河水静静流淌,“红松故乡”“祖国林都”的韵味淡隐在五花山色之中。每一个金黄的边坡,每一座崭新的桥梁,每一座服务区都像颗颗悦目的“钻石”,让兴安林海熠熠生辉。我们在欣赏伊绥高速公路壮美之时,也看到了伊绥高速公路通过细节凸现出的“依随自然”之美。

  一种理念:建设“环保高速”

  伊绥高速位于小兴安岭腹地和松嫩平原中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伊春地段地处植被茂密、珍稀树木众多的小兴安岭林区,绥化地段则水田和湿地广布。为了有效的保护原有生态,并实现公路建设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伊绥公路建设者们在这三年中,穷尽了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伊绥高速建设指挥部在成立之初就推出“伊绥高速,依随自然”的建设理念,把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到建设全过程。

  “首先在绥化段,我们尽量在旧路基础上兴建高速路,这样能使大量的水田和湿地免遭施工破坏。全面施工之前,我们指挥部又紧急成立了一个小组,对全线的珍稀树种逐一作出标记,以免施工单位作业时损害,实在无法避开的,我们则采取移栽的办法,总之不能毁坏,为确保高速公路修建成生态路、环保路提供了依据”,伊绥高速公路指挥部指挥李中伟向记者娓娓道来。

  建设之初,指挥部就和设计人员穿越原始森林,沿路寻找珍贵树种,给817棵大树编号,系上红丝带,建立档案,最大程度保护了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同时,在各施工标段开工之前,进行周密的路基周边生态系统的详尽普查,如森林植被、物种群落、地址、地貌、土壤PH值等建立了生态环境信息电子档案。在边坡防护的设计上,一改以往平面结构,以曲线审美、自然流畅与周边地势融为一体。在路线设计上,以维护自然生态为目标,为保留珍贵树种群落,采用多处分离式断面,让行车人体会“车在林中走,人在画中行”的意境。

  一种举措:攻克冻土难题

  伊绥高速公路路起伊春市,途经铁力市、庆安县、终于绥化市全长236公里,是我省公路“三年决战”中新建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全线多穿越小兴安岭余脉,自然条件恶劣。再难也难不倒伊绥建设者,他们用“四新”技术攻克了一道道难题。

  在伊绥高速沿线,岛状冻土分布广泛,性状复杂,是公路建设的世界级难题。据了解,伊绥高速伊春段有近五公里的岛状冻土层,随着近些年气候变暖加之伊春林区雨水丰沛,岛状冻土层融化速度加快,地质复杂不可控因素加大,会出现公路整段融陷、冻胀,涵体扭斜变形。伊绥指挥部聘请省内外专家,组成科技攻关组,应用科技创新解决施工难题,“为解决好公路建设中岛状冻土带穿越这一世界性难题,来自全国各地的冻土专家,有的专家甚至是在青藏铁路线上研究多年冻土的专家,共同组成课题组,据专家分析,我省的冻土由于年温差大,地质复杂程度远远高于青藏线”。办公室主任张晓晨感慨万千的说。

  不懈努力终于得到回报,最终研究出的“旋挖钻前导钻透冻土层,钢护筒跟进支护,更换冲击钻钻进岩层”的施工工艺,经过多次试验,获得成功,同时也完成了冻土低温混凝土配合比的数据积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桥下的湿地风光。


  一种思维:助推旅游发展

  伊春是我国重要的红松故乡,也是重要的旅游城市。没有高效快捷的公路一直制约伊春经济前进的脚步。做为全省第一条采用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断面的高速公路,在拉动地方经济的同时,也在设计上实现路与自然的和谐,增加驾驶乘行时的视觉舒适感。


即将建成的日月峡服务区是我省最大的服务区。东北网记者 杨林川摄

  在伊绥高速日月峡大型休闲度假服务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的忙碌,有的在抹灰,有的在贴磁砖,有的在室内进行装饰,整洁平坦的服务区公路在茂密森林的伴护下向远方伸去。指挥李中伟说“什么叫‘依随自然’?我们就是把路与自然环境融合到一起,打破以往高速路在一个断面的常规,宜分则分、宜合则合,按森林走向进行分流设计,尽量减少原生态破坏,尽量打造尽善尽美的旅游风景线,用这种思维来助推伊春的旅游业发展。”

  据了解,设计之初,指挥部与设计单位因地制宜,灵活布线,减少环境破坏,增加景观效果,采用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断面施工。还规划了日月峡大型休闲度假服务区,整合周边滑雪、漂流、登山景观等旅游资源,为游人提供高品质休闲度假服务。沿线建设森林氧吧、白桦小憩,亲水观景、眺望林海等休闲区,港湾式公共汽车停靠站等旅游服务设施。他们在中央分隔带、填方及挖方边坡、防声林、隔离栅和天桥引道。分段采用规则式行列设计,总体上在景观变化的同时达到高潮迭起、车行景移、视觉舒适、引人入胜的绿化美化效果;同时正确诱导驾驶员视线。

  伊春市副市长马建路告诉记者,以往从哈尔滨到伊春旅游的游客开车需要4.5至5个小时,伊绥高速通车后,只需3.5个小时,整整节省了一个半小时,大大提高了流通速率。据伊春市旅游局统计,预计伊绥高速开通后,伊春的客流量将增长50%以上。

  最后,李中伟告诉记者,即将通车的伊绥高速,将成为通往“林都”伊春的旅游度假快速通道,同时,它将与正在建设的伊春至五大连池,绥化至北安高速公路共同构造出黑龙江北部地区,以哈尔滨、伊春、五大连池为核心的黄金旅游环线;与嘉荫至名山,嘉荫至黑河、北极村等沿江公路共同构建北部旅游大环线,将极大促进我省北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