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4日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喇嘛甸法庭是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法院唯一一个涉农法庭。针对该庭地处农村的实际,他们深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始终做到“三贴近”,做好“三大员”。即: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做维护农村稳定的“消防员”、服务三农的“服务员”、普法工作的“宣传员”,为辖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法律服务。2010年他们受理了一批农户借款案件。主审法官孙朝阳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认真总结农户拖欠借款的原因,通过了解,多数农户并非恶意拖欠偿还借款,而是2009年秋收期间,一部分借款农户因霜冻较早而至农作物减产绝收,收入受到严重影响,致使出现未能偿还原告借款的结果,拖欠借款的农户绝大部分无其他收入,只能依靠仅有的土地维持生活。孙朝阳意识到如果以判决方式处理此类案件,无法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相反,如果进入执行阶段还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走出去,不能简单的就案办案,孙朝阳认真听取农户意见,了解农户困难后,制定了多种调解方案,同时与原告积极沟通,最终原告同意被告分批次偿还借款的,促成了20余户农户与信用社达成调解协议。这次“走出去”活动不仅解决了纠纷,更是把法制宣传活动带到了广大农户中,作了一次普法宣传。
在服务农村的同时,该庭还加大了服务企业发展的力度。由于住户拖欠物业费和热力费,中蓝物业和庆釜物业将55家住户诉至法院。由于地域人员的原因。送达问题一直是困扰法庭的一个难题。有的当事人拒签法律文书,有的当事人放狗咬,还有的当事人明明就在家里无论你怎么敲门也不给开门。他们曾为送达一份判决书而去被告家五趟。针对这批物业案件的具体情况,他们采取了晚上集中挨家挨户送达的方式。2010年5月12日,法庭人员分成两组,分赴喇嘛甸各楼区。一楼、二楼、五楼、六楼……,55起案件送达回来时,法庭所有人都已疲惫不堪,原本脚坏了的张琪,更已经是一瘸一拐的了,但是他们收获的是一种成就感。55起案件最终在孙晓峰、程宇两位法官的倾力调解下,除个别案件外均调解结案。在案件处理过程中他们把案件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汇总,针对物业公司存在的问题向两家物业提出司法建议,为企业不断完善制度管理提供法律服务,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该庭还强化了便民利民措施,探索民事速裁机制,简化诉讼程序,最大限度地便利农村群众诉讼。充分发挥了民事简易程序及时、简便、快捷解决纠纷的功能,不断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走普通程序简化审、简易程序快捷审的路子,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依法能快则快,防止久拖不决,以使当事人处于争议状态的权利义务关系尽快恢复为正常的社会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流动法庭”、“巡回法庭”、“夜间法庭”的形式,方便群众诉讼,缩短法庭与农村的地理距离,拉近法官与群众的心理距离。切实履行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职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该庭的案件呈现出“两升一降”的良好趋势,即:明显地提升了调解结案率和当庭自动履行率,而使申诉信访量不断下降。针对农民法律知识欠缺,性情偏激,遇事容易上火,矛盾纠纷容易激化的特点,该庭主动“把法律知识送到炕头,把法庭审案搬到村头,让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他们在工作中坚持“四心一准一快”接待法,即对每一位前来求助的群众做到热心,听诉问题细心,做思想疏导工作耐心,解决问题诚心,答复问题和处理意见准,处理快。对不属于法庭处理的事情也不一推了之,而是为其指明正确的解决途径,努力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架起了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