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绥化
搜 索
绥化加快泥草房改造惠民富民
2011-10-25 08:28:2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0月25日讯 绥化市农村泥草房改造量大面广,总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2008年以来,按照省里确定的8年改造40万户的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4年时间完成任务过半。

  该市完成泥草房改造共计20.002万户,占8年改造任务目标的50%,总投资达到129.92亿元。今年计划改造农村泥草房46865户。目前已完成51895户,是计划的110.73%,新建住宅建筑面积440.8万平米,投入建设资金37.35亿元。农村住宅砖瓦化率大幅度提升,达到67.27%,比2007年提高21.27个百分点。

  绥化从领导力量、政策扶持、指导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完善措施,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和撤屯并村相结合,有效保障了泥草房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一是党政推动,精心组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把农村泥草房改造纳入全市大事大项之中,作为新农村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强化领导,统筹谋划,精心组织,积极推介改造模式,召开现场会专项推进落实。

  各县(市、区)委、政府严格按照责任目标要求,发挥当地资源、产业、地域、交通、人文优势,科学规划,整合配置,干部包扶,社会帮建,稳步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二是部门服务,示范引导。市住建部门开展工作调研,形成了有价值的调查报告,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积极开展“三下乡五服务”活动,为农村泥草房改造免费提供设计图纸和技术指导服务。强化宣传,典型带动。通过报纸、电视台开办专栏、专题,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加大农村泥草房改造相关政策和典型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舆论氛围。积极培植各类典型,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力推广。三是政策扶持,保障到位。积极向国家、省争取农村泥草房改造补助资金;按照省里有关要求,从土地出让金、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各拿出10%,专项用于农村泥草房改造补助;整合补助资金,集中投入。安达市对泥草房改造示范村集中投入,每户达2万元;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四是加强检查,严格考评。建立检查考评考核机制,对照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分阶段检查考评,年终按工作实绩确定考评等级,认真兑现奖惩。

  通过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多元筹资,机制保障,上下齐抓,不断探索创新,形成四种模式,推动了泥草房改造工作的稳健跨越发展,为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一是市场化运作模式。实践中走出一条置换开发建设的路子。大力吸引企业参与农村泥草房改造建设,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入,破解农民投入不足的瓶颈制约,政府主导,镇村运作,引导农民用旧房置换新居,从而改变农民居住环境。采取这种形式的典型有肇东市肇东镇东跃村、五里明镇五里明村、海伦市海伦镇护城村、青冈县祯祥镇祯祥村等14个村,共计5000多户。肇东市肇东镇东跃村,采取置换的办法,吸引福建亨利地产投资1.7亿元,一次性撤并五个自然屯,建设26栋多层住宅,50栋别墅,打造设施功能齐全配套的新村,年底前987户村民全部迁入现代新居。二是梯次推进模式。实践中走出一条与撤并村屯建中心村相结合的路子。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指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原则,撤并生态环境差、交通不便、布局分散的自然屯,进入到中心村,集中建设农民新居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吸引有条件的农民先期入住,逐步扩大规模,梯次推进,不断吸引壮大中心村,达到改善环境和居住条件的目的。采取这种模式的典型有望奎县望奎镇厢红五村、望奎县火箭乡正蓝三村、安达市青肯泡乡农义村、卧里屯乡东清村、北林区太平川镇北星村等,这些村经过分期建设,中心村逐步壮大。北林区太平川镇北星村分二期建设联体别墅38栋,76户农民搬进新居,并高标准完成配套建设,餐饮服务、休闲健身、文化活动场所一应俱全,硬化、绿化、美化全面达标。三是旧房改造模式。实践中走出一条集中改造和异地新建相结合的路子。政府和农民共同出资,对农村旧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一进行改造翻新。采取这种模式的典型有望奎县先锋镇白四村、安达市友谊村等十几个村,1200多户。望奎县先锋镇白四村,投资1500多万元,统一对中心村166户农房进行标准化改造。对富裕程度较高的村屯,采取异地新建形式进行。北林区双河镇斗胜村有泥草房131户,农民自己无力改造,通过建设新村,富裕户迁居新村,将就砖瓦房卖给泥草房户,使这些泥草房得以全部改造。新村经哈工大建筑学院规划设计,分两期建二层别墅52栋156户,目前已完成38栋92户,并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休闲娱乐广场等9项工程。四是建设农村公屋模式。实践中走出一条农村公屋、廉租房公建的路子。通过承包地换社保,加上政府给予的养老和五保补贴,使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等特困群体居住条件得以改善。采取这种模式的主要以海伦、青冈、绥棱、庆安等地为代表。房屋产权归政府,建筑面积40~60平方米,厨房、客厅、卧室等设施齐全。海伦市海北镇西安村投资105万元,建设五保户、低保户集中居住公屋880平方米,可入住20户,实现了老有所居、老有所养。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