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小锅炉”入网难在老城区 堵点待打通
2011-11-02 09:41:4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那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1月2日讯 2011年是哈尔滨市小锅炉拆迁并网工作开展之后下了大力气的一年。根据今年四月份哈尔滨市政府提出的《哈尔滨市加快发展集中供热拆并主城区小锅炉工作方案》,整个2011年计划拆并网小锅炉300台,截至日前,哈尔滨市共拆并网小锅炉497台,超期完成了目标。但同时记者也了解到,拆并网小锅炉工作的进展方向是由易入难。其中小锅炉最集中、拆并工作最困难的地区基本集中在哈尔滨诸如南岗区这样的老城区。如何顺利拆并南岗区的小锅炉,也是未来一两年之内哈尔滨市供热拆并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日记者走访了南岗区尚未拆并的小锅炉集中区,在现场了解小锅炉在拆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条件艰苦+普遍亏损 小锅炉举步维艰陷困境

  11月1日记者首先来到民益街123号,映入眼帘的是一处位于地下室的小锅炉。小锅炉位于地下,从地面到地下的锅炉房有30多级台阶,每次烧完锅炉,锅炉工只能靠肩挑的方式将炉渣挑出锅炉房。该处供热分公司王经理介绍,小锅炉发热量只有1.4兆瓦,供热面积只有5000平方米。

  由于该处小锅炉一直在赔钱经营,几年前惨遭弃管,政府指派国企接手后亏损情况也一直没有改观。这两年听到拆炉并网的消息,王经理像“见到亮儿”了似的,打心眼儿里愿意。可是仔细一看周围的情况有点儿傻眼了。民益街123号周围都是铁路热源,自己的小锅炉在这一区域仿佛一块孤岛,想与南岗区热源并网,距离远没条件,想与铁路并网,由于亏损经营,铁路供暖系统把它当成一个累赘不愿意接收。

  而相同的情况在邮政街355号再次出现。记者来到邮政街355号,在王经理的引导下才注意到小锅炉的大门。这里同样是一个地下小锅炉,不过通道更窄楼梯更陡,地下管线更为复杂,用锅炉工的话说,来到这座锅炉就好像打地道战一样。

  王经理介绍说,这座小锅炉只有1.05兆瓦,供热面积3000平方米,也就是供热对象只有小锅炉上面的那一座老楼。与民益街123号的情况类似,这座楼同样被铁路供暖系统包围着,铁路不愿意接收。王经理无奈地表示今年就先用小锅炉这么挺着,然后再想办法。据他介绍民益街123号这座小锅炉是今年他们分公司新接手的,起初锅炉房用的门还是钉上毡子的破旧木板门,他们看条件太差了才给换的新门。而这还不是最可怜的,位于建设街的一座小锅炉的锅炉房连门都没有,供热量只有0.35兆瓦,可谓是小锅炉中的小锅炉,由于没有合适的并网条件,今年也是不能拆。

  王经理介绍,南岗小锅炉拆并工作的难,很大程度就难在“散兵游勇”上,小锅炉多且分散。并非小锅炉不愿意并网,而是并网要有热源,像铁路、哈尔滨工业大学都有热源,但是不愿意吸纳周边的小锅炉,因为小锅炉规模小经营都亏损,谁也不愿意给自己添负担。

  谈及经营亏损,王经理介绍,由于水、煤、人工费用都在涨价,近三四年来小锅炉纷纷遭到弃管。不少私人小锅炉和物业公司都是这样,前几年建起了小锅炉,初期设备新,经营还过得去,几年之后设备老化就开始赔钱。一旦亏空大过了抵押金的数目,小锅炉很可能就会遭到弃管。再算人力成本,由于手烧式锅炉的锅炉工工作异常辛苦,不仅城里人不愿意干,现在农村的年轻人也不愿意干。尤其是冬天要把冻成大块的煤用铁钎敲开再弄到屋子里解冻,那种苦一般人很难想象。因此招聘技术锅炉工时,对方一看是手烧锅炉扭头就走,多少钱都不干。只有生活实在困难的四五十岁的农村人,才来干这个活,而且一个月少于2000元也是免谈。

  因地制宜+局部整合

  小锅炉权宜之计现生机

  由于拆炉并网条件不成熟,哈尔滨市供暖部门也想出了因地制宜的办法,如辖区内的小锅炉“局部整合”。

  记者来到哈尔滨市光芒街6号的小区,尽管锅炉房仍是原来的老房子,但在这里记者却看到了与旧式小锅炉完全不一样的新氛围。以往锅炉房脏乱差的工作环境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小锅炉和干净整洁的地面。该供暖公司的姚经理向记者介绍,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就在于,这里把以前的手烧炉换成了新的机械式锅炉。

  姚经理说,去年光芒街6号附近分布着发热量分别为0.7和1.4兆瓦的两座旧锅炉。总供热面积还不到两万平方米。而今年那些小锅炉全部被拆除,上了发热量为2.8兆瓦的新锅炉。尽管从规模型号上看仍属于小锅炉范畴,但是供热能力却大大增加了,附近两万多平方米均由它供暖。由于分散的小锅炉供热集中到了一起,水、电、煤和人力成本能比去年的分散式供暖省出一截。尽管只是小锅炉之间的整合,与真正的并网还差很远,但规模效应还是立竿见影。

  记者随后又来到了国庆街8号的锅炉房,同样看到这里原有的两个1.4兆瓦的小锅炉被拆除后,取而代之的是一座2.8兆瓦的机械式锅炉。旧锅炉拆除的同时,也对锅炉的供暖范围进行了整合,这一座锅炉供暖面积一下子扩展到了三万多平方米。面积大了供暖效果还提升了,上个供暖期一次投诉也没有。而小锅炉整合带来的规模效应还不仅仅是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在此工作的锅炉工张师傅告诉记者,过去用手烧炉时,要全靠人力往里填煤,属于重体力劳动。如今换成新锅炉,填充工作都由机械完成,工人只管控制就可以了,工作起来比以前不知道轻松了多少倍。而且过去烧锅炉烟熏火燎、尘渣满天,现在的锅炉自带了除尘装置,而且还是湿化除尘,冒出来的烟都是白烟。

  哈尔滨市南岗区房产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冬季供暖质量,在南岗区发热量2.8兆瓦的小锅炉今年一次就换上了六台,7兆瓦的小锅炉一次上了十一台。该工作人员还介绍,这样的改良只能是权宜之计,供暖企业普遍亏损的状况并没有改变。该工作人员以今年新上的机械式小锅炉为例,这些小锅炉2.8兆瓦的价格为20多万,7兆瓦的价格为60多万,每台小锅炉的安装费都要十几万,这些开销政府的补贴是小头,供热企业的花费是大头,要在拆炉并网前做好南岗小锅炉的工作,供热企业需要的扶持还很多。

  改造扩容+另辟热源

  小锅炉并网战略两步走

  针对小锅炉没有快速“拆炉进网”问题,南岗房地产管理处生产科主任邢波也向记者解释了其中的原因。按规模当前哈尔滨市的供热锅炉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大热源,像华能集团、哈尔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发电有限公司这样的大集团。第二种是区域性热源,锅炉供热量在7兆瓦到28兆瓦之间,是当前南岗区进行锅炉改造扩充的利用基础,“拆炉进网”完成之后这部分区域性热源也要予以保留,作为热源的备用和补充。第三种,就是我们常见的锅炉7兆瓦以下分散式的“小锅炉”,目前亟须被替代掉。

  邢主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发热量28兆瓦的锅炉需要大约20名员工,而要达到同样的热量,2.8兆瓦的小锅炉则需要15个,共需要员工60多人,这还不算减少的污染,集中供热的规模效益非常明显。

  但是与道里区和道外区的情况都不一样,南岗区并网工作显然更艰苦。道里区和道外区由于有大型热源,现在通过大型热网进行供热的比例已经达到80%以上。但就南岗而言,仅以邢主任介绍的南岗房地产管理处所管辖的范围为例,并没有合适的热源。在主城区细细数来,无论是哈尔滨热电厂、道外区华能供热公司还是哈西已经被外资收购的达尔凯热电有限公司,从引源成本和安全成本来看均不是合适的选择。最大的出路还是要在南岗开辟合适区域新建大型热源,这需要专家的论证和有关部门的审批,既要保证供暖还要考虑到环境、运输等因素。而只有大型热源建立起来,南岗小锅炉拆并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比如民益街123号等小锅炉难以并入铁路供热网的问题,如果有了大型热源,甚至可以考虑将周围铁路供暖系统中的小锅炉纳入南岗区的供暖系统中。现在无论是居民还是供暖企业对于大规模并网都是翘首以盼,都希望通过热网的建成彻底解决供热和企业收益问题。

  尽管困难重重,今年南岗区的小锅炉拆并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截止到目前,南岗房地产管理处辖区有锅炉90处,其中小锅炉66处,今年拆并了小锅炉102台,整合供热面积42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5400户。由于情况特殊,南岗区的一些拆并网工作,需要采取两步走的方式。当前是第一步,即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改造增容,首先保障冬季供暖,随后实现大规模集中并网。而关键的第二步,新的大型热源的建设,显然需要更多的论证和政府更多方面的协调支持。对此的期待,希望不会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