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毕业生“跑场”找工作 大四女生一天七场招聘会
2011-11-04 09:25:43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邵馨月 王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招聘会现场聚精会神的应聘者。

  东北网11月4日讯 进入11月,各类面向2012年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会进入密集期,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开始频繁奔波在各招聘会现场找工作。2日,哈市某高校新闻专业大四生小韩加入了“跑场”队伍,记者全程跟随,记录毕业生择业的点点滴滴。

  当年“热门”专业,如今择业不易

  2日8时20分许,小韩早早来到市中高级人才市场门前等招聘会开门。尽管明年7月才毕业,可大四一开学,同学们都为就业忙起来,四处跑招聘会应聘。几天来,小韩四处查询打探,为自己锁定了2日的4场招聘会,市人才市场是第一站。

  8时30分,门开了,小韩兴冲冲跑进去。进场后有些失望,场里人很少,很冷清。不过小韩还是掏出简历乐颠颠地挨家看哪家招自己的专业。转了一大圈很沮丧,大约六七十家企业只有一家招聘的岗位与自己的专业沾边。沟通之后,对方表示这份工作是需要揽业务的,小韩很是失望。

  10时许,小韩赶到第二站哈工大,一进招聘会现场,她高兴起来———场里人很多。可找了一圈,小韩只找到一个对口岗位,排了20多分钟,总算轮到小韩洽谈了。等小韩走出队伍,她还是失望:“我们同学说,招聘时人家问得越多、简历单独放进抽屉里,被录用的可能性就越大,刚才那个人都没咋问我,看来没戏了……”

  小韩说,高考选择专业时觉得新闻挺热门的,分也挺高,女孩子学这个专业,面子也好看,根本没想过毕业时就业的事,现在感觉这个专业好像没以前那么热了,找对口岗位不易。小韩说:“现在看,啥叫好专业,好就业才是好专业!”

  “男女不限”?男女有别!

  11时许,小韩马不停蹄跑到哈尔滨理工大学,进到招聘会现场发现,根本没有她对口的专业岗位。小韩想应聘销售代理试一下,该岗位标明“专业不限、男女不限”。小韩挤上前递上简历,工作人员看了她一眼,没有伸手接简历,而是说:“这位同学,这个岗位很辛苦、很累的。”小韩说:“不是男女不限吗?”“虽然男女不限,但这个岗位需要出差或长时间在外地工作,比较适合男孩子。”“我不怕辛苦,也可以出差。”在小韩的一再表态下,对方说:“那你就去那边笔试吧。”

  拿到试卷后,小韩琢磨再三,还是放弃了笔试。小韩觉得,说是男女不限,其实是男女有别,说白了还是更倾向于男孩子,自己考也是白考。从考场出来,旁边有家企业正在面试,小韩赶紧凑了过去。对方说她的专业不是很对口,不想留她的简历,小韩赶紧说:“我大学学过写作,实习时工作成绩也不错,办公室工作我可以胜任的。您留下我的简历看一看好吗?给我一个机会吧。”看小韩态度诚恳,对方留下简历让小韩等电话。

  一人毕业,全家择业

  按原计划,本来下午该去另一所高校的,那里是第四站。但小韩听说13时30分理工大学还有一个招聘会,就调整了计划,等到下午看看再走。小韩买了一根肠、一瓶饮料垫巴一下。经过一上午的“实战”,早上还意气风发的小韩有些发蔫,这时手机响起,是妈妈打来的,问她找工作咋样了,小韩回答还行。妈妈说别着急,找工作是大事,得慢慢来。

  小韩的父母是普通工薪阶层。她说,自己一个人毕业,全家上阵帮着找工作,亲戚都被发动起来了。说实话,看到父母四处求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总希望自己凭能力找个满意工作。可这一上午,又让她觉得希望有点渺茫。“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稳定点,月薪3000元左右,这想法是不是有点不实际啊?”小韩问记者。

  说是招聘会,实则企业“宣讲会”

  13时30分,某企业的宣讲会开始了,听了一会儿后,小韩就退了场,觉得这种宣讲会的形式和招聘会相差较大,像个偏长的企业宣传片,自己想了解的信息太少。

  16时和17时30分,小韩来到黑龙江大学参加了两场招聘会,但这两场也是宣讲会的形式。耐心看完企业的片子,小韩把简历送了过去。看着工作人员手中厚厚的简历,小韩信心不足:“这么多,我能选上吗?”出门时,小韩嘀咕了一句:“他们也不说工资多少啊……”

  “跑场”一天五味杂陈,自己反省寻找不足

  天已黑透,小韩回到寝室,四人寝里空无一人。小韩攒了一肚子的话想跟大家交流,打电话一问,原来同学一个准备出国学外语去了,一个备考公务员,另一个“跑场”累了,回家休息了。

  回想一天的经历,小韩说,现在看来,以前的想法脱离实际,啥专业对口、工资、待遇,哪是自己挑人家啊。小韩只发了三张简历。这三份工作也不太满意,即使对方来电话自己也不会去的,看来这一天算是白忙了。

  小韩说,之前对自己还挺有信心,这七场招聘会跑下来,信心大打折扣,感觉自己烧得挺旺的一盆火,就剩点小火苗了。“回家得跟妈妈商量商量,看以后到底该咋办。”小韩也离开寝室回家了。

  后记

  据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介科高科长介绍,大约六七年以前,正月十五以后才会上来大批用人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可近几年,11月和12月招聘会都较为密集,用人单位希望先把优秀人才“握”在手里。而即将毕业的学生由于没有职场求职经验、缺乏工作经历,所以在求职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磕磕绊绊。

  黑龙江大学就业指导处赵主任建议,毕业生求职前,要有自己的定位,不要随波逐流,定好方向后,要有意识地做好求职准备。应聘某岗位之前最好对该岗位要求、行业发展情况、生活水平等都有所了解。很多企业都看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真正在一线工作过的经历很有竞争力。个人礼仪、谈吐和着装都要合乎职场氛围,应聘时要积极、礼貌地与对方沟通,以增加自己的成功几率。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