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就业
搜 索
全省520家见习基地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助跑"
2011-11-09 09:44:5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斯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1月9日讯 盲目求职、低薪起步、没有经验,这些无疑是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软肋”。如何迅速适应岗位,快速完成由“原材料”到“半成品”的过程?目前,“带薪实战”的就业见习成为一剂良方,弥补了大学生工作经验的欠缺。

  近日,哈尔滨市规定,大学生就业见习补贴由过去每月不低于600元提高到800元,就业见习基地还将为见习大学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记者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为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我省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目前全省就业见习基地动态保持在520家。

  见习基地搭建平台

  大学生就业实现“软着陆”

  杨丽娜是黑龙江农垦职业技术学院07级食品加工专业的毕业生,今年5月,通过参加见习招聘会,成为摇篮乳业一名见习食品检验员。在公司对其进行三个月岗位技能培训后,她顺利通过了培训考核,成为了摇篮乳业一名食品检验员。谈及寻找实习单位的经历,杨丽娜用“主动出击”来形容:“每年都会有三四场专门为大学生提供见习岗位的招聘会,只要自己积极主动寻找,会有很多实习机会。”

  今年,像杨丽娜一样在摇篮乳业实习的大学生共有24名,根据所学专业不同,他们被分别安排在人力资源、销售和质检等多个岗位实习。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佳君介绍,2009年,摇篮乳业成为哈尔滨市首批就业见习基地,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就业见习基地。公司每年都会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几十个见习岗位。实习期间,每名大学生每月都会拿到一千多元的实习补贴,公司还为大学生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解决食宿问题。李佳君说,就业见习基地这个平台,既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使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地招聘到优秀员工。

  “基地建设和岗位开发是开展就业见习的首要前提。”省人社厅人才流动开发处处长鲍炳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鲍炳文介绍说,我省自2009年成立就业见习基地以来,企业加入积极性很高,但为确保学生见习效果,对加入就业见习基地的企业和单位有严格限制。对申报单位逐户深入实地考察、严格筛选,最终选择有明确用人计划、具备一定技术含量、环境较为安全、用工十分规范、社会形象较好的500多家企事业单位作为见习基地(或单位)。

  校企“联姻”择优推荐

  毕业生与企业默契度提高

  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干事蔡丹从事招聘工作多年,近几年,公司与省内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到毕业季,学校会直接把优秀毕业生输送至企业,她把这种形式形象地称之为从高校“接”学生。


 

  黑龙江科技学院2007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王崇岩就是被“接”到风华公司的。由于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多次参加实践活动,今年4月,学校将他推荐到了风华公司实习。刚一进公司,人力资源部就根据他所学专业为其制定了个人发展规划,并专门委派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经过三个月的实习,王崇岩对所从事的岗位有了深入的了解,他告诉记者,今年7月,在他拿到毕业证书的同时,也正式成为了风华公司的一名员工。

  与风华公司一样,我省多家大型企业与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摇篮乳业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合办了“在校大学生实验基地”,学校每年都会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深入车间一线,除此之外,公司还与哈医大、东北农大、商大等多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到学校举办宣讲会、为大学生提供见习岗位。

  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为不断拓宽毕业生与就业见习基地的对接渠道,会分期分批组织见习基地举办就业见习专场洽谈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对接服务月、 “送就业见习岗位进校园”等活动。省农垦总局更是采取“校企合作共建”的方式,与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等10所高校签订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合作共建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多个见习岗位。

  实习成本较高流动性大

  就业见习还需长效机制

  自2006年国家提出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2009年大力启动该项工作以来,目前我省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采访中,摇篮乳业人事部经理韩冬华坦言,在大学生实习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业见习基地的要求较为严格,学生只能在入学前户口所在地实习,并要求为毕业三年内的毕业生,且必须是统招以上学历。今年入围的100多名大学生中,只有24人符合上述条件,这也为企业选用人才带来了一定的局限,到现在,公司仍有30个岗位空缺。”

  除此之外,多家就业见习基地企业表示,近几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企业需求差距逐渐加大。一些实习大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较差,入职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对未来发展缺乏规划,面对较为艰苦的工作有抵触情绪,导致企业的培训难度逐年增大、培训力度不断加强。此外,大学生实习成本较高,流动性大也成为突出问题。虽然下大力气培养人才,很多企业却无奈地“为他人作嫁衣”。

  鲍炳文介绍说,受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知名大企业,特别是知名民营企业很少,影响了就业见习的质量和水平。加之我省地处偏远,条件相对艰苦,许多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和生产一线参加就业见习。同时,由于学校在专业设置及毕业生培养方面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存在差距,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强,给见习基地在见习毕业生培训和技术指导上带来了很大工作量。

  鲍炳文说,目前我省正不断完善大学生实习机制,10月21日出台了《黑龙江省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若干意见》,其中放宽了对大学生实习的户籍要求,规定我省籍普通高校离校后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可在全省范围内参加见习活动,这也预示着我省将努力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长效机制。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