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4日讯 连续两天采访了两个截然相反的事件,一个是8路公交司机和美丽的姑娘热心相助;一个是亲妈走丢9个月冷血女儿不寻不找,两个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不同反响。
21日8时,一位57岁的老人在8路公交车上突然晕倒,司机和乘客齐心协力将老人送往医院,老人得到了及时抢救转危为安。其中,有一位年轻姑娘怀抱老人,一直将素不相识的老人送进医院,事后她谢绝所有媒体采访,认为这只是自己应该做的普通事,因为她看见了老人就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自己的妈妈身体也不好,触景生情,不可能不出手相救。而另一位女儿,爸爸去世后卖了妈妈的房子,把妈妈送到精神病院,妈妈从精神病院出走9个月在一个小区门洞里露宿,是小区热心的杨姓女士送水送饭,还有的人给老人送钱送衣让老人活命至今,是人民警察帮助老人走上回家的路,老人面对已易主的家无语,旧伤心事上又添新伤痕。她的女儿拒绝采访,甚至连记者的电话都不接听。她拒绝的理由是什么呢?是继续的冷漠,还是羞愧?但愿是后者。
两件事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8路公交车被救老人醒来后,含着眼泪给热心人打电话,这是感激这是感谢;被民警送回的老人见到女儿时,是愤怒是埋怨:我哪是跑啊?那圈里(精神病院)都是什么人啊?我敢住吗?
我们听到的反响也不一样,助人为乐的事迹得到社会的赞扬,大家拍手称道地说:“现在的社会好人多啊!没有这么多的好人相助,老人的生命就危险了。司机连闯那么多红灯,要是罚款我来拿。”对于妈妈失踪女儿不闻不问的事,一位王女士发来短信说:“对黑龙江晨报刊登的一位老母亲流浪街头,露宿门洞风雨交加9个月,亲生女儿竟然无动于衷,甚至把房子都给卖了。她有权利卖房子吗?卖房子的钱在哪里?记者希望能继续追踪报道,关注‘门洞老人’今后的生活状况,监督她女儿对老人的尽孝赡养状况,通过报道给天下不孝儿女上道德伦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