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3万农民工“姐妹花”哈尔滨建筑工地“淘金”
2011-12-02 09:50:0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白林鹤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登高作业小菜一碟

咱也是熟练工

不比城里人挣得少

苦点累点赚得多

咱也能“指导”老爷们

城里人的房子有我盖的

不让须眉

  东北网12月2日讯 1日中午,43岁的双城市周家镇石家村张喜凤,给家里寄完钱后,感觉一身轻松。来哈尔滨6个月,张喜凤在建筑工地上赚了近3万元。据哈尔滨市农委工作人员介绍,2011年来自哈尔滨市8区、10县,在冰城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已达32万余人,其中女农民工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一些大型建筑工地女农民工人数占用工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女农民工已成为哈尔滨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张喜凤一年中几乎有九个月在建筑工地干活,冬季工地上很多南方来的农民工,受不了天冷陆续返乡,只有张金凤这些本地农民工仍在继续工作。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张喜凤一直觉得很满足。张喜凤说,自己和老公在同一家工地上打工,一年能收入八万多元,家里的9亩多农田一年出租三千多元,一年能赚两份钱。如今,村里很多在建筑工地上打工的村民都盖起了小二楼,再攒一年钱,张喜凤也准备盖一栋小二楼。

  张喜凤夫妻原本一直在村里务农、搞养殖供孩子上学。2006年,张喜凤和丈夫将家里的农田出租出去,跟着施工队到哈尔滨市的建筑工地上工作。刚开始张喜凤只能在工地的食堂里做饭、打杂,一个月收入也就1千多元,一线的工人全部是男性。随着哈尔滨大项目不断开工,建设工地用工需求增加,女农民工渐渐的多了起来,一个月5千左右的收入,让张喜凤羡慕不已。第二年开工张喜凤开始给男农民工打下手,运钢筋、搭脚手架跳板,有的时候也做一些简单的钢筋绑定工作。渐渐的,张喜凤熟练掌握了操作技能,成了建筑工地上的女钢筋工。每天和男工友干一样的活,在钢筋搭建的网格中捆绑钢筋。由于身材瘦小,活动灵便,很多缝隙中的工作,都由张喜凤来完成。

  张喜凤说,工地的活好找,赚钱多,石家村那些在城里饭店、洗车行打工的女村民纷纷到建筑工地工作。如今,建筑工地上除了重体力工作外,钢筋工、焊工、木工都有女农民工。

  张喜凤所在的松北区中原大道上的建筑工地上,停着十多辆农民工自己的面包车。张喜凤说,现在城市的路网很通畅,从石家村到松北区坐车只需一个小时。张彩凤和老公每天都会开车上下班,到了工地换工作服,晚上还可以回家照顾孩子,有的时候下班早还可以在城里买点东西,和城里的上班族一样,生活工作两不耽误。

  哈市农委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农村几乎一家一个孩子,很多80、90后的农民工,不愿意到建筑工地工作,虽然工地上能学到技能,赚的也比城里多,但年轻的农民工更愿意在城里里找一份相对轻松,卫生居住条件好的工作。这几年,城市建设快、建筑工地用工量增多,收入高也是女农工增多的原因。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