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3日讯 近日,哈尔滨的王平和张建平这对“难兄难弟”经常一起合计:怎么样才能生好咱的放心豆芽,让老百姓吃得上?他俩是哈市首批“放心豆芽”生产商。虽然已运行了两个多月,王平和张建平无奈地告诉记者,规范化生产的放心豆芽,现在还干不过黑作坊的豆芽。他们希望并建议政府部门能扶持放心豆芽企业,加大对黑豆芽加工点打击力度,让放心豆芽早一天走进冰城百姓家。
投巨资生产放心豆芽
21日,在香坊区哈成路哈尔滨市绿原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平办公室内,记者见到了金银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平。他们正在一起商量豆芽企业下一步发展。据了解,二人的经历有些相似,以前从事的工作都是与豆芽行业风马牛不相及,之所以选择生产放心豆芽,还是源于沈阳的“毒豆芽”事件。
今年4月,张建平在网上看到沈阳追缴“毒豆芽”的报道,哈市相关部门也在清查黑作坊豆芽。于是他似乎看见了商机,他请专业公司对哈市豆芽市场进行了调研。两个月后,张建平拿到一份调查报告,哈尔滨一天能消耗15万斤豆芽。这时张建平决定从事正规豆芽生产,5月份开始建厂房、买设备、装修,到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共计花费了360多万元。他购买了日生产量35吨的设备,可以满足哈市豆芽市场一半的需求。但现实是他现在的产能不到5吨,哈市销量不超过2吨,他打算投入500万元的计划,现在只能暂时搁浅。
王平是在今年5月份看到央视播放一组关于生产放心豆芽的报道,给他很大启发。国家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既然豆芽能机械化生产,豆芽行业到了重新洗牌的时期。王平坚信生产放心豆芽是一个好项目,为此他花了80多万从青岛一家豆芽机械厂进了5台豆芽机械。租厂房、办手续。在哈市工商部门办理“金银雅”豆芽公司,总共投入140万元。
“生产出放心豆芽,这中间交了很多学费。”王平告诉记者,原以为机器设备运到家,按着相关说明操作就可以,但由于北方与山东厂家的温度、湿度等都有差异,生产出的豆芽质量不好,出现烂根。大批豆芽被扔掉了,让人心疼。之后,又去厂家找技术人员指导,经过两个多月的摸索试验,8月初,王平生产出的豆芽他觉得质量可以了,就把豆芽样品送到哈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做了质量检验鉴定,结果各项指标均符合无公害要求。
正规军打不过黑作坊
为了让生产出来的豆芽符合相关要求,张建平在生产环境和仪器设备上下了不少功夫。工厂既有更衣室又有化验室,工人们都办理了健康证,统一工装。而且生产出来的豆芽还要经过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检验。可这些放心豆芽,竟然没人买账。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成本批发价每公斤1.20元到1.60元,毛利0.20元到0.60元间,去除人工、水电、取暖费等费用,纯利润等于零。
冬季正是豆芽销售旺季,可他们的豆芽生意却不兴旺。王平说,满负荷生产,5台机器每天能生产出10吨豆芽,但现在只开了1台机器,一天仅生产2000多斤,多了也销售不出去。除去11个工人开支、加上房租、水电、税收,根本没有钱挣。
王平说,当初他们就想让百姓吃上放心豆芽,结果不是想像的那样简单。他的产品之所以打不开市场,主要原因是市民认可而经销商不认可,关键就是豆芽价位打不过小作坊。王平说,一些小作坊生产的豆芽为了好看、生长快、产量大,需要加入去根剂、生长激素、抗生素等五六种添加剂,只需要两三天时间,一斤豆子能生产出13斤豆芽。而规模化生产1斤绿豆最多出11斤豆芽。
质量无保障的黑心豆芽大量存在,加上他们有价格优势,这让消费者根本无从辨别,使得市场出现了鱼龙混杂的情况,原来豆芽经销商和黑作坊积累起来的合作关系很牢固。王平承认,我们虽刚踏入豆芽这行,但放心豆芽一定能过百姓这关,但眼前还是困难些,在利益与放心面前,经销商往往选择前者。
大庆批发商很识货
采访期间,大庆新村九区批发市场张先生来张建平公司进货,这次来他要2000多公斤水豆芽和黄豆芽。为何跑到哈市批发放心豆芽,张先生道出了他的苦衷。
据张先生讲,从1999年开始,他和自家几个兄弟开始用所谓的“笨法”生豆芽。可是豆芽“娇气”,搞不好就烂。但为了让豆芽不长根,还有个好“卖相”,他们都在里面添加无根剂。因为使用无根剂后,豆芽的产量可以比原产量增加30% ,长度可以达到15~20厘米。而且使用无根剂催发的豆芽,胚轴长得又长又白又嫩,极少有胚根出现。加工乃至销售,既无人检测,又没人监管,生产出的豆芽就是“毒豆芽”。
由于“无根剂”又称无根豆芽素,是一种能使豆芽细胞快速分裂的激素类农药,对人体有致癌致畸作用,豆芽使用了的这种“无根绿豆芽素”,对人体非常有害。近日大庆警方端掉一个最大黑豆芽加工点,大庆市民少有人吃豆芽了。为了做生意,张先生说,他们大部分批发豆芽生意的都不敢自己再生豆芽了。
10月份,张先生通过上网了解到,张建平这里生产放心豆芽,于是前来考察。“到这里一看,人家的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都是一流的,而我们的加工环境简直无法相比。”张先生讲,虽然自己生的水豆芽每市斤挣0.40元,进货挣0.20元。笨豆芽挣0.30元,进货挣0.10元。但他心里踏实多了。以前提心吊胆的日子过去了,今后他们想从食品安全角度去做生意,不再挣昧良心钱。
张先生还说,大庆市场日销豆芽供应量平时在1.2万斤左右,春节会涨到三四万斤。但如今他却不敢多进货,担心卖不出去。
市场九成豆芽来自黑作坊
22日早,记者在哈市农贸市场发现,黄豆芽每市斤1元,绿豆芽每市斤2元。位于道外区16道街一处蔬菜经营点,摆着两塑料袋豆芽,其中一个已经空了。店主说,这两袋豆芽配着蔬菜卖,有时附近饭店就过来拿点。记者发现这里的豆芽与放心豆芽相比,个头、品相、粗壮程度大了一圈。
在张建平的生产车间里,他随手给记者抓起一把豆芽,可以闻到一股豆腥味,吃起来口感也好。张建平说,豆芽生产经过检验、泡豆子、催芽、淋水、采收、水洗、再检验等工序,豆芽生长周期6天是最佳时间。他说,豆芽生产过程都有电脑控制,豆芽的长度、粗细都是经过光合作用而成,没有经过人为地催熟。但由于是正规化生产,每项流程都要符合标准,所以生产成本大利润空间小。目前,每市斤绿豆芽批发价要比黑作坊豆芽高出0.20元,以普通绿豆芽为例,小作坊生产的豆芽批发价每斤0.8元,而放心豆芽成本达到1元。再加上24小时保鲜,48小时保质期的制约,导致销量上处于劣势。
另据张建平、王平介绍,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目前哈市豆芽市场日均供应量15万斤左右,但至少有九成出自黑作坊。
靠自救打开
市场销路
造成放心豆芽企业没有打开销路的原因,不仅是豆芽黑作坊横行,更与企业缺少营销策略和市场研发有关。这是张建平和王平二人所悟出的道理。
据张建平讲,目前他和王平正在探索放心豆芽的出路,除市场上两种普通的黄豆芽、绿豆芽外,他们的产品有6~7种,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可以生产出周期短的笨豆芽、无根豆芽等。但自己的豆芽真正推向市场的还很少,农贸市场几乎是空白。现在市场上豆芽都是散包,放心豆芽与黑作坊豆芽消费者在区分上还不好辨别。为此,王平正在和南方一包装商联系,着手做一款无菌包装的豆芽,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区分出豆芽的品牌。另外,他们还想在一些农贸市场争取开专营店,打出自己品牌卖自己的菜。而这些举措对于刚运行没过百天的企业来说,道路还很漫长。
现在他们的客户都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及高校食堂,可豆芽就是普通蔬菜,走高端客户路线毕竟有限,他们的豆芽还想进到普通百姓家,但普通客户市场的开拓还不乐观。令人气愤的是,一些豆芽经销商听说他们的豆芽质量好,也来进货,但王平和张建平发现,很多经销商并不是想真心卖放心豆芽,而是把放心豆芽和其他豆芽混着卖,来获取更高利润。
哈市农委农产品监管处处长刘国洲表示,“金银雅”和“绿原野”这两家豆芽生产企业是今年刚刚注册两个多月的企业,走得是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的生产加工模式,产品经过了严格的检验程序,符合无公害要求,希望尽早走向百姓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