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月10日讯(记者 岳云雪)“严格治理无尾灯车辆避免其成为马路杀手”、“加大力度整治货运车辆超载运输问题”、“严查车辆超限违法行为”……在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城市交通问题引起了政协委员们的广泛关注,委员们就目前一些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
近年来,哈尔滨市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道路升级改造持续进行,城市路网布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除交通节点,打通断头路、修立交建高架,交通硬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路变宽了,车速快了,但在人们出行的路上,不文明交通行为仍然随处可见,交通违法屡见不鲜,交通拥堵时有发生,而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形象,人们出行的路上同时也缺失了安全、文明。
|
大力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道路安全事故有70%是由于车辆超限超载引发的;50%的群死群伤性重特大交通事故与车辆超限超载有直接关系。”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李晓陵建议应加大力度整治货运车辆超载运输问题。
|
李晓陵提案建议,首先要强化教育,使运输单位和驾驶人员都了解道路运输限载的有关法律和规定,了解超载特别是严重超载对公路的损坏危害和安全隐患事项,对各种严重超载车辆公开曝光。同时,加强监管与巡查。在各收费站配备载重测量设备,对各种货运车辆实行在公路荷载规定内按实际重量收费,超过公路荷载规定的必须下货分载运输,不能收费放行,更不能罚款后放行。加强路查队伍的执勤检查,在全省范围内所有的公路设立执勤检查、道路巡查,形成长效机制。
交通事故激增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夜间行驶车辆无尾灯现象日渐严重,由于车辆行驶速度较快,特别是夜间行车光线、视线不好,当行驶中发现前方无尾灯车辆时,来不及刹车,造成汽车追尾事故。
交通事故警示人们,无尾灯车辆已成为公路杀手,必须严加整治。省政协委员杨敏提案建议,交警部门应对无尾灯车辆认真严查,坚决禁止上路,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护人身安全。
长期以来,超限超载大货车不仅频发交通事故,而且严重损毁了哈尔滨市公路的基础设施。针对残土车疯狂行驶问题,近日,交警部门汇同巡特警组成联合整治组,采取“三班两运转”模式,重点对夜间残土车超载、无尾灯、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严重违法行为进行打击。
据了解,哈尔滨市交通部门将加大科技治理超的投入力度,实行治超责任领导问责和责任倒查制度,建立营运驾驶员的信誉考核档案,一年内有3次以上(含3次)超限超载行为的驾驶员,列入“黑名单”予以曝光,并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其道路运输营运证或从业资格证。近期,哈尔滨市将把超限超载举报纳入到110系统,建立健全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长效机制。
交通参与者的素质需提高
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的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但目前的宣传教育基本上是交警部门一家负责,这样宣传教育不仅难度大,而且效果不明显。加之交通参与者素质不高,不按照规定车道行驶、左道逆行、越线行驶、争道抢行、违章停车等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畅通的交通违法行为相当突出,易引发交通事故,经常造成或者加剧交通拥堵。
|
省政协委员林国海在讨论中发言表示:“一个优质的城市交通环境,交警部门严格管理只是一种手段,广大交通参与者从主观上提高认识,自觉文明参与交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
从发生的大量交通事故案例看,因对交通法规的无知而违犯交通规则的实际上很少,即使除驾驶员之外的其他触犯交通法规的人,还是知法违法的占多数。要真正净化道路交通环境,减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就要提高全体道路参与者的素质。
|
“每位交通参与者都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全社会共同营造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省政协委员杨敏发表感想。
据了解,交警部门将断续推行“站、看、念”管理措施,严厉处罚交通违法行为人的同时,将组织违法行为人上路站岗执勤,观看交通事故警示片,念读学习交通法条等形式,通过体验城市交通培养文明交通习惯的养成,同时还将组织驾校新报考学员、单位机关干部等群体上路执勤,配合交警部门规范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
据哈尔滨市公安交管局政委王士奇介绍,为全面净化交通环境,规范交通秩序,预防交通事故,倡导文明交通,哈尔滨市交警部门从2011年11月末至今年5月末将持续打响“三个交通治理战役”,开展为期半年的交通秩序整治会战,期间交警将充分发挥管理交通主力军作用,突出“严管重罚”兼顾“宣传教育”的措施,全面规范城市市民交通行为,引导广大市民摒弃陋习,养成文明交通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