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回家还是留守 “数字拼图”背后的纠结
2012-01-11 10:14:15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周纲 张鸣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1日讯 这是一组眩目的数字:中国春运,2010年共发送旅客2.1亿,客流量超25亿人次;2011年,发送旅客2.3亿,客流量超28.5亿人次;2012年,春运客流量达31.58亿人次,首次超过运能的支撑……

  “数字拼图”背后的纠结

  在中国最北的省会城市哈尔滨,春运“数字拼图”不可小觑:据了解,2012年春运,哈尔滨铁路局预计发送旅客1262万人次,春运高峰日将达到43万人次;民航春运方面,哈尔滨机场预计运送旅客102万人次;公路客运,每天运送旅客5万人次,全天发车1400班次……

  面对这一组组庞大的数字,许多人都会感慨:似乎半个中国的人都在移动。不是在车上,就是在去车站的路上。今年,铁道部正式推行实名制购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票贩倒票的行为,包括哈尔滨在内的全国交通运输、铁路、民航、公安及解放军、武警将有约3000多万名干部职工奋战在春运一线。

  错时过年提前回家更轻松

  春运来了,哈尔滨许多行业“人走楼空”,唱起了“空城计”。哈尔滨的实体经济面临一年之中最难熬的“黑色一月”。哈尔滨君辉实业集团在1月1日开张一家旗舰店,临时招聘员工时发现,这个季节招工很难。无奈,君辉集团董事长和副总经理亲自上阵,在店里充当“员工”忙活到深夜。有了这次“教训”,君辉集团开始动员员工“错时过年”。该企业共有员工100人,其中有35名员工家在外地。君辉集团在1月初提前给外地员工买好火车票和飞机票,在征求异乡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动员部分有条件的员工提前回家过年,春节期间则返回岗位。“提前过年,时间充裕,购物方便,交通出行的条件也优于春运期间。我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君辉集团的收银员小张说。

  哈尔滨秋林里道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春节前迎来了生产高峰。“我们忙坏了,外地职工为了企业生产和销售不耽误,多是抽空过年、错时过年”,董事长仲兆敏说。秋林里道斯公司有员工1000多人,其中23人家在外地,错时过年已经是外地员工的常态。

  过年,过的是一份亲情。错时过年,在表达亲情的同时,也让自己增加了有效的工作时间。

  就地过年回归社区的温情

  没有哪一个“平台”比社区更能给异乡人带来温情。也正是这种温情,留住了异乡人回家的脚步。

  荣市街道办事处龙泰社区是南岗区较大的社区,有3000多户居民,人口万余人。由于社区人口较多,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也在此集中居住,这些农民工有的从事卖菜行业,有的靠收废品为生,还有的干力工,有的在餐饮行业打工,他们大都是背井离乡,只身在外。

  这些农民工群体的生活,成了社区关注的重点之一。近年来,龙泰社区率先成立了农民工工会等17支农民工组织。春节前,为了使异乡的农民工真正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庭,社区举办了“为农民工子女送一本好书”等活动,关注、关心、关爱农民工群体。

  荣市街道办事处的刘女士向记者介绍,每年春节,社区都有很多农民工为了避开春运高峰而留在本地过年。对于这些留守哈市的农民工家庭,社区已经了连续多年举行农民工迎新春文艺晚会。刘女士说,今年的农民工春节晚会,社区已经精心设计了许多精彩节目,也争取让更多的农民工参与表演,自娱自乐,让他们的春节过得更加丰富多彩。

  安心过年安居更需归属感

  春运的症结,根本还在于人口的流动性。黑龙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峰教授认为,春运中大量的农民工客流带来的运输压力,解决的根本办法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镇一体化。

  张教授说,要从大背景出发,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各项政策,“要让农民工在城市里有房住,有医保,子女有学上”。像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已经开始推行的户籍改革,要把改革落到实处,从政策上给予农民工保障。

  张教授举例说,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团体订票等方式,为农民工解决买票难的问题。如果由于工作需要,一些农民工不能回家过年,则要加强农民工福利的投入,使他们在节日期间能够安心工作,快乐过节。

  张教授表示,农民工为我们的城市建设贡献了力量,市民对农民工群体应有更强的认同,“城市要给予农民工群体归属感,让农民工群体成为这个城市的一部分”。“归属感”是张教授特别强调的一个词,有了这种归属感,农民工群体才会安定下来,定居在城市里,每年春运期间大规模的回乡探亲客流将大大减少。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