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1日讯 昨天上午9时30分,第28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重要活动之一、第24届太阳岛雪博会雪雕比赛的重头戏——第17届国际雪雕比赛,在雪博会大型主塑“雪舞风情”前开铲,13个国家的25支代表队参赛。
俄罗斯队有父与子,加拿大二队有夫妻档,韩国队有姐妹花。加拿大二队的Terry下午回来后对妻子说,“亲爱的,我太累了”,于是倒在雪地里睡着了。她的妻子依然表示:“他能陪我来参赛,太开心了。”
对这些来自俄罗斯、加拿大、美国、英国、日本、阿联酋、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拉脱维亚、葡萄牙、韩国、中国等国家的百名选手来说,接下来的4天时间,将是一次“梦想之旅”。
气候变暖造雪无望,美国艺术家来哈创作
有一本叫《The big snow(大雪)》的书讲各种动物如何度过漫长而食物稀少的冬天。在第24届雪博会第17届国际雪雕赛现场,一支写着“big snow”队名的牌子立在地上,该队4位来自美国圣保罗市的艺术家正在奋力铲雪。
队长John是当地一位从事蜡笔画与铅笔画的艺术家,同时他也是圣保罗市一年一度的冬季狂欢节雪雕比赛的策划者。“今年,我们的比赛恐怕要搞不成了”,他告诉记者。由于气候变暖,圣保罗现在白天气温还在零上10摄氏度左右,不要说不下雪,连人工制雪的温度条件都达不到。
没有雪的漫长冬天对他们来说十分难熬。John和另外3名队员知道哈尔滨的国际雪雕比赛有好多年了。他说,在这个圈子里,我们相互传送的雪雕作品的图片有许多都来自哈尔滨,大家都很向往,但谁也没来过,这次派他来“打前站”。他笑说,是圣保罗的诡异天气逼得他们来到哈尔滨“实现梦想”。
阿联酋队也是第一次参赛,队员来自一家五星级酒店,是那里的雕刻技师。平时大多数时候,他们面对的雕刻材料是萝卜和土豆,偶尔可以雕一小块冰。“能来哈尔滨参加国际雪雕比赛,雕这么大的雪块,做梦都想”,一位队员说。
欧债危机令出行减员,来的都是“真热爱”
今年亚洲力量凸显,韩国、泰国、中国都各派出了3支队伍。相比之下,以前经常参赛的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代表队,今年都没有出现在赛场上。
据市外事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法国此前来哈意愿非常强烈,但受到欧债危机影响,以往对这类比赛出手阔绰的企业不再出资赞助。此次前来的葡萄牙代表队,报名两人,却只来了一人;拉脱维亚报名4人,最终来了3人。
在现场记者看到,葡萄牙的“一个人”面对巨大的雪块显得形单影只。此前他对组委会表示,自己曾一人完成过这种规模的雕塑,还拿了奖,很有信心。在同伴因费用问题“放鸽子”后,他依然强烈要求参赛。但当时他参加的加拿大雪雕比赛是可以使用电锯等进行切割的,而哈尔滨的比赛不允许使用这些器具。最终他只好向组委会求助,借了两个参加过省赛的学生来干一些铲雪的“体力活”。
加拿大二队中的Theressa告诉记者,她从事雕刻艺术有20多年,她和丈夫都是艺术家、教师,尽管以前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但婚后丈夫受了她很大影响,也开始涉足雪雕。此次还陪她来哈参赛,“我一直想来,真是太开心了”。
传奇老太每年对丈夫“说一次谎”
“传奇人物”Tatyana今年是第五次参加比赛了。这位78岁的老太太去年带着自己当哲学教师的女儿,与在冰雕比赛上现结识的一位立陶宛小伙子,组成了独一无二的“美国—立陶宛联合队”。今年,她独自一人来哈,又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的3位艺术家组成了“俄罗斯—美国联队”。
Tatyana是出生在哈尔滨的俄裔犹太人,3岁时去了美国,她对哈尔滨有着独特的情感。即便在美国已经有自己的雕刻工作室,她还是愿意每年冬天都自费飞到哈尔滨参加这场比赛。家里人对她也并不理解,丈夫问她,你到底图什么?她说,我就图一开心。
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年都要对丈夫说个谎,“每次我都说,明年我再也不去啦。”但一到冬天,她还是按捺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