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脸陈旧的华侨饭店与街景格格不入。
东北网1月13日讯 华侨饭店要拆了,北方剧场也要拆了,当这些老楼的生命渐渐走向终结,一座座新楼取而代之时,这些伴随冰城走过了半个世纪的老建筑,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昨天,记者走进华侨饭店,探访这座老建筑从辉煌到没落背后的历史。或许他的兴衰也会给城市、给城市里的人们以某些启示。
当年位列省内首批三星酒店
在博物馆地区,华侨饭店的四层楼建筑从外观上看只是一个中国式的筒子楼。然而就是这座楼的拆除,引发了市民们的关注。
据华侨广场项目办张延龙介绍,1956年,华侨饭店这座中式风格的建筑,作为省政府第二招待所在工大专家的设计下建造起来。当初,该招待所隶属省外办交际处,负责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会议接待和外宾接待。上世纪80年代起,被指定为专门接待港、澳、台、华侨等四种人,由此更名为华侨饭店。当年它的名气可以和花园邨、和平邨、北方大厦(现新世纪)媲美。1991年,被评为省内首批三星级酒店。
曾经百姓入住得开介绍信
昨天,记者走进华侨饭店,从破落的外表上根本看不出它当年的风采。步入酒店大堂,黯淡的色调、陈旧的吊灯,以及残破不堪的内饰,与外面光鲜亮丽的街路相比显得很不搭调。
此工作了26年的李静革,是华侨饭店第一批通过合同制首招进来的“大学漏”,当年,她在来这里应聘的1000名大学落榜生中,经过层层考试,脱颖而出,看着她出色的仪表,依稀能找到当年这批被市民们称为“幸运儿”的华侨饭店服务员的影子。李静革说,当年的华侨饭店可谓风光无限,作为事业单位,年轻人能来这里工作是一种荣耀,福利待遇也非常好,有些老职工现在还住在革新街的福利房里。李静革说,那个时候,社会上高档酒店稀缺,谁要是能在华侨饭店住一宿,象征着面子和身份。普通老百姓想要住进来,必须托人开介绍信。
辉煌市民排队来吃早茶
当时,广东早茶、虾饺,花式样粥等广式餐点都是华侨饭店首先推出的,有些市民为了吃一屉虾饺,不惜从大老远赶来。
华侨饭店营销部部长卢明辉对当时600人大厅就餐,市民排队吃早茶的盛况仍然记忆犹新。据她介绍,除了首家引进广东早茶外,哈市第一家快餐店,哈哈乐快餐厅最早扎根在华侨饭店。据统计,1999年,她所在的接待部仅一个部门的全年纯利润就达到了900万元,再加上客房部、餐饮部和娱乐部的效益,华侨饭店盛极一时,聘用的大厨和服务人员也是一流的。1989年,获得中国首届超模大赛冠军的叶继红,就是从华侨饭店走出去的。
如今惨淡经营租房开支
然而,半个世纪以来,整个华侨饭店只在1988年大规模装修过一次,设施的日渐陈旧导致饭店客源流失,经营惨淡。
目前,整个华侨饭店基本处于停业状态,为了给工人开支,前楼的一二楼作为仓库租给了附近的个体业者,只有后楼部分客房还在接待客人,在这些客房中老式的电视、掉漆的柜子、以及洗得看不出本色的床单上,根本看不出华侨饭店当年的风貌。
跟当前高速发展的快捷酒店相比,投入不足,环境差,经营理念保守,使华侨饭店落在了后面。据一位老职工介绍,华侨饭店目前退休和在职人员有400余人,退休的比在职的开得多,包袱很重,加之经营走下坡路,大批有一技之长的厨师和熟练管理人员另谋高就,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舍不得离开这里的李静革成了这里的办公室主任,她说,华侨饭店是哈尔滨宾馆酒店发展业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半个世纪来哈市酒店宾馆业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