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绥化市第一中学外景。
新闻背景 2011年,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争先进、争优秀“双争”活动和在市直属学校开展学校管理升级年活动,组织带领全战线突出中心,抓住关键,加快改革发展步伐,进一步形成了努力创建全省一流教育的广泛共识,促进全市教育各项事业全面晋档、提速、升位。 改善城乡办学条件、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公开招聘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热词”,成为2011年全市教育系统加快改革发展的最好诠释,形成了努力创建全省一流教育的广泛共识,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全面晋档提速升位。 东北网1月13日讯 打破陈旧机制,加快改革步伐。去年8月,公开招聘市直属学校教师80名,其中招聘的68名高中教师均为一表本科或研究生学历,达到了学历层次高、基本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要求。整个招聘体现了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不但参加考试的毕业生认可、家长满意,而且社会反响较好。全市还协调争取特岗教师426人。稳妥推进绥化市第一中学分配制度改革工作试点,将教师收入与工作表现和教育教学质量挂钩,充分体现了优者多劳、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学校共有37人自愿分流到公寓辅导员岗位,目前正在认真总结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为在市直属学校和全市进一步推开做好准备。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2011年全市教育总投入8.2亿元,其中对上争取项目和政策资金4.6亿元,地方财政投入3.6亿元,进一步加强了校舍校园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全市共争取普通高中和中职助学金2063.7万元,慈善助学资金12.45万元。市本级进一步加大了对直属学校的投入,绥化市第十中学和机关幼儿园内部工程建设胜利竣工,9月份新学期正式投入使用,完成了机关幼儿园搬迁新址和原二中初中分校、七中初中部和原十中的整合。市财政投入81.59万元为绥化一中购置笔记本电脑169台、投影仪66台,投入46.5万元用于绥化二中自备水井深化设备及维修,投入51.8万元用于绥化七中操场维修、教学楼粉刷和厕所维修,投入7.5万元用于绥化九中租用教师通勤车,极大地改善了市属学校办学条件。 突出提升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组织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普通高中校长赴河北衡水中学、伊春友好三中、山东昌乐二中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学校管理、教学改革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有效促进了全市普通高中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去年高考本科录取率达到50.4%。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省定公办幼儿园项目34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5%。中职招生与普通高中招生统一部署,市本级做到了同步录取,部分县市开展了定村配额试点。全市中职注册招生人数达到5550人,共计招生8100人。组织开展对口升学专业技能考试工作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有效保证了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用得上。制定了《绥化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及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开展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调研,安达市、北林区被确定为国家中西部边远地区学校标准化试点县(区)。全市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79所,建设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2所。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动员组织全市20余万中小学生参加了“中华魂”主题读书、校园红色经典诵读、“中华诵”规范汉字书写等主题实践活动。我市代表全省接受了教育部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市教育局在全省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和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 记者感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满足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全市教育系统正在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学校管理方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优质化、公平化、普惠化、协调化发展,正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适应,规模适当、功能齐全、结构合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较高的现代教育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和民生大改善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