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绥芬河整村搬迁置业在先
2012-01-14 14:40:2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杜怀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图为老顾一家人在大棚内为木耳种植做着准备。

  “这3万袋木耳开春一培育,一年收两茬,净赚十六七万元,儿子想要的吉普车就能开回来了,明年咱全家也开车去外地过新年!”2日,天大寒。在绥芬河市谷盈社区的木耳养菌室里,53岁的顾宗勤正在和老伴给养殖的木耳装菌袋,忙得不亦乐乎,盘算着今年的收成,喜悦写在脸上。

  顾宗勤原本是绥芬河市阜宁镇菜营村的农民,居住地被规划为工业新园区后整村搬迁,村民集体搬迁至离绥芬河市区5公里远的城郊谷盈社区,由“村民”变成了“市民”。社区副主任说,社区建设时就为村民规划了占地3万平方米的木耳种植园区,免费为每户提供一处62平方米的养菌室,发展副业,解决了村民进城后的生计问题。

  按照省委提出的“绥芬河要在3年内基本实现城市化”的要求,绥芬河市提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城市化的发展目标。根据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五花山水库、牡绥高速铁路建设的需要,将宽沟村、绥阳镇菜营村、北沟村统一搬迁到新建的谷盈社区,成为全省35个新农村省级示范村之一。目前投资8000余万元的谷盈社区63栋124户一层民宅、13栋二层小楼已竣工,谷盈社区服务中心等公益设施和配套设施已投入使用,村民已开始装修并陆续搬进社区。


  顾宗勤说,原来冬闲时在自家大棚里种木耳也就2万袋左右,一年收一茬,年收入4万多元。搬到城里社区,政府专门辟出块地安排生计,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传授经验。先进的种植方式,科学的育菌方法,让老顾心里热乎乎的。

  说话间,旁边养菌室的邻居孟凡香走了进来。去年,木耳园区让孟凡香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只忙乎半年时间,3万袋木耳菌就带来了6.6万元的纯收益。现在,孟凡香又开始在木耳园区里忙着准备育菌。她说,这次增加到4万袋,相信还会有个好收入。据了解,去年村民仅有15户进入园区内培育木耳,今年共有58户加入其中。种植黑山、小黑宝等菌种上百种,产品销售到绥阳木耳大市场。

  时近中午,顾宗勤和老伴回家吃饭。记者随行看到,顾家住的是一栋140平方米的小楼。依山而建的一排淡黄色小楼,在蓝天下分外别致。推开家门,屋里温度计显示24摄氏度,小孙女穿着短衫跑下楼迎接爷爷奶奶。饭菜飘香,阵阵暖意。老顾说他家按照原有面积置换后又添了点钱买下这栋小楼,告别居住了35年的土坯房,如今搬进了新社区,出门是水泥路,有路灯,居家有太阳能热水器,老顾说,这市民当的,像样!

  生活环境的改变,不但没有让村民们感觉到不习惯,还让他们免除了生计上的后顾之忧。据了解,除产业项目带动外,早在村民动迁过程中,绥芬河市就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就业技能培训,为新社区人未来生存就业做好充足准备。如今,刚刚20出头的张晶在城里的建筑工地上熟练地开着挖掘机,每月收入超过5000元。社区里和他同样的许多年轻人,都通过在社区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中学到了技能,在城市里找到了合适的岗位。

  加大民生投入,建设幸福城市,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让改革发展成果普惠民生是绥芬河市委市政府的心愿。壮大县域经济发展,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创造“省直管”改革的“绥芬河模式”,用国际一流标准,建设国际城市、文明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和幸福城市更是绥芬河未来发展的新目标。

  离开谷盈时太阳已落山,夕阳余辉下,回望这片曾经的村落而今建成的现代化居民社区,记者感受到变了身份的农民生活质量节节攀高,心中倍感温暖。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