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党代会代表争献金点子:如何又快又好地发展哈尔滨
2012-01-16 08:40:08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6日讯 昨天,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分组讨论中,代表们纵论新战略,争献“金点子”,就哈尔滨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竞相发言、热切“论争”。

  新战略让老工业区扬眉吐气

  刘锐代表在讨论中说,自从实施新战略以来,平房区由“后排观众”变成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热点区,现有世界500强企业22家,城区面积扩大了20平方公里。“作为平房区居民,我们为能够赶上平房区大发展大建设的繁荣时代而倍感自豪,为自己是平房人而骄傲。这是从未有过的感觉。”

  刘锐兴奋地说:“对平房区来说,盛幕已经拉开,好戏刚刚开场。我由衷地希望新战略能够坚定不移地实施下去,要避免由于政策不连续而出现‘断代’现象。我相信,未来五年,一个现代厂房鳞次栉比、新兴产业欣欣向荣、现代商埠扮靓城区的新平房一定会展示给大家。”

  打造“哈尔滨郊外的晚上”

  道外区的代表们就“老城复兴、新区崛起”展开了热议。提到阿什河流域的湿地开发,赵登峰代表语速加快:“湿地是哈尔滨最具代表性的夏季旅游资源,对道外新区阿什河生态区项目要大力支持、精心谋划,一定要把阿什河生态区打造成浪漫的‘哈尔滨郊外的晚上’,成为湿地游的精品。以生态大项目建设带动道外新区的发展,充分发挥冰城夏都的城市魅力。”

  马旦曰代表就阿什河流域开发发表自己的见解:道外区作为老城区,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轮城市发展的历史机遇,坚定信心、勇于做事。要尽快启动建设占地约30平方公里的道外新区核心区,发挥华南城商贸综合体、黑龙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团结镇国家级小城镇试点、中顺汽车园、禧龙国际物流园、天恒山风景区、阿什河流域生态治理和滨江湿地风景区等重点大项目牵动作用,使道外新区成为哈尔滨市现代商贸基地、都市农业高地、休闲旅游胜地和生态宜居福地。

  把哈尔滨建成航空物流之都

  俞滨洋代表在发言中说,哈尔滨是我国以及东南亚至北美航线的必经之路,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中国距离北美最近的航空港。充分利用并发挥这一地理区位优势,把哈尔滨打造成为中国对北美航空物流之都,对哈尔滨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俞滨洋认为,要从国家战略重新认识哈尔滨的区位优势,将哈尔滨作为中国乃至东亚对北美客货运输的中转枢纽,开辟哈尔滨为国内各地及东南亚国家飞往北美航班的技术经停站,建设中国对北美航空物流之都。通过完善各种“软件”、“硬件”条件,推动哈尔滨空港物流业的发展,为哈尔滨的大发展带来可观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培育出高端现代服务业。

  企业“走出去”才有大发展

  来自企业界的党代表郭育红在香坊区代表团发言时呼吁:“政府应配合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有助于企业做大做强。”

  郭育红说,听了盖书记的报告我感到很振奋,作为正在跨越发展中的城市,哈尔滨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是非常必要的。走到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寻找有资源的国家发展企业,具有战略意义。去年在市政府、市商务局的支持下,我们在马来西亚吉来丹州参加了“郑和展”,并与多个当地企业成功对接。希望政府有目的地帮扶企业走向世界,使哈市的外贸行业有更大进展,创造出更好效益。

  将建食品问题举报投诉中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代表们密集“点击”的议题。

  姜宏代表说,近两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凸显,监管部门必须要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做到各部门有机衔接。同时,要提高食品企业的质量控制意识,建立以食品安全回溯体系为标志的行业准入机制,从源头上杜绝不安全的食品入市。

  马力实代表说,哈尔滨在建设食品安全城市方面要不余遗力。目前我市存在各种食品小作坊3700余家,完全取缔不现实,应该通过立法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实施严格的问责制。

  佟宝刚代表说,保护食品安全要健全群众监督机制,哈尔滨和大连已被国家列为试点城市,将在国内率先设立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举报投诉中心,这将为我市的食品安全提供重要保证。

  向城市环境三大“顽疾”开战

  王宪民代表在分组审议时说,过去五年城市环境发生可喜变化,但是牌匾广告混乱、流动商贩纵横、建筑工地脏乱以及随建筑工地伴生的残土车作为城市环境三大“顽疾”,问题依旧比较突出。今年,我市城管部门将向三大“顽疾”开战,还市民一个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

  王宪民说,城市立面是最重要的城市景观之一,混乱的广告牌匾是城市立面上最刺眼的“伤疤”。哈尔滨广告牌匾秩序混乱现象比较突出,除了牌匾设计水平低下外,一店多匾的问题比较突出,很多店铺把要卖的东西几乎都写在牌匾和橱窗上,有关部门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个店铺竟然挂12块牌匾的现象。今年,市城管部门将会同相关部门全面清理牌匾广告,争取打造50到100个牌匾广告示范街区,提高全市牌匾广告水平。

  建普药基地让百姓用上便宜药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是行业‘老大’,但走出去一看,才知道自己已经落后了。”张利君代表在分组讨论中谈到企业发展,毫不讳言差距。

  作为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为企业算了这样一笔账:每年广告投入8亿元,在全国医药行业居首,但实际社会效果和影响却没有发挥出来,品牌实力尚需大力提升。他认为,进行二次创业,实现转型升级是唯一办法。要抓住未来五年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难得契机,借助利民开发区建成医药产业园、把医药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这两大机遇,在全国建立规模最大的四大药品基地,向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同时,在哈尔滨建设全国规模最大的普药产品基地,降低百姓购药成本,将常用普通药品做成简易包装,让百姓真正用上便宜药。

  “养育”人才推动产业升级

  “为企业年轻工人和优秀人才提供保障房,这也是企业‘养育’人才,促进全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讨论中,魏华亮代表的建议令与会代表频频点头。

  由于工资不高,目前企业的很多年轻工人都面临居住难,这是魏华亮在实地调研后发现的问题。“产业工人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没有能工巧匠,企业发展自然就缺乏后劲。”魏华亮说,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而人才需要“养育”。安居才能乐业,让这部分年轻员工在未对企业创造更多价值时,享受住房福利,这也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好办法。他说,如何利用国家保障房政策,将保障房“打包”给企业,让企业统一安置年轻工人,特别是优秀后备人才,实现居者有其屋,值得政府部门思考。

  平房区代表团党代表王英利也提出同样建议。他说,继续实施新战略过程中要有人才补给,要吸引、网罗一批优秀人才。招贤引才,一方面是引进外来人才,一方面是就地取才,充分挖掘本地体制外人才。“无论是外埠人才,还是本地人才,我们在引进和使用过程中都需要破除体制壁垒,给人才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义无反顾地为新战略大显身手。”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