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当街烧纸城市不堪之扰:4条街竟扫出200斤纸灰
2012-01-16 09:37:41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鞠红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6日讯 每一堆烧纸,都是环卫工人身上增加的工作量、周围居民窗户上的黑灰、新建马路上的伤疤、公共设施上的灰尘、空气中的PM2.5、文化名城建设的绊脚石、文明城市形象的破坏者。

  4条街扫出200斤纸灰

  14日早晨,道外区清洁一大队环卫工人杨丽和同事在4个街口扫出了约200斤烧纸垃圾。这天他们比往常提前一个小时上岗。

  凌晨3时30分,寒风凛冽,再厚的棉裤,也风一打就透。每一个十字路口都有一堆堆纸灰,纵使天还没亮,那一圈圈乌黑依然触目。

  扫帚一触,黑灰飞散。黑灰都嵌进了路面的缝里,杨丽眯起眼睛使劲扫。如果天暖,可以用水冲刷,但冬季只能一点点地扫。“不扫干净,马路就像被‘拔罐子’了似的,到处是黑圈儿,太难看了。”

  烧纸的人可能没想到,他们烧的纸大大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杨丽负责大新街与十八道街交口处到二十道街附近铁道线,虽然仅4条街,但烧纸后留下的纸灰以及“金元宝”残骸,足足200斤。

  “烧纸的日子,工作量比平时多3倍。”道里区清洁大队副队长吴惠敏对此毫无办法,“每到清明节、阴历七月十五、春节,烧纸的人特别多。”

  吴惠敏说,以前烧纸还在背街背巷,现在都跑到主要街道和广场上来了。新阳路、安国街、通江街、高谊街等都是烧纸的“重灾区”。

  “烧纸污染的可不仅仅是路面卫生。”南岗区城管局局长孙明说,烧纸留下的黑灰,风一刮遍街全是,落到公共设施上的也得清理。冬天风大,没法用水冲,南岗区26个环卫小队的环卫工人都为此特别头疼。

  受“烧纸骚扰”的居民们

  13日21时许,市民李至恒开车至民生路,发现车窗前雾蒙蒙一片,浓郁的烟味钻进车内。他心里一惊,以为附近起火了。两分钟后他才惊讶地醒悟:如此大面积的烟雾是烧纸所致。“得有多少人烧纸才能造成这样的‘盛况’啊?”李至恒将此“盛况”发到了微博上。他以前只知道有些老年人在除夕夜烧纸,没想到如今“不年不节”的日子里也烧得这么厉害。

  李至恒只是偶然遇到了“烧纸盛况”,道外区新乐小区的居民却一直深受其害。马家沟旁的新乐小区与一座小桥相邻。这种地形是所谓的“十字路口”,最受烧纸人喜爱。14日17时许,这里汇聚了10多群烧纸人。住在2楼的刘承库家虽紧关窗户,但烟味还是飘进屋里。

  “这是‘小打小闹’,到烧纸的‘正日子’才可怕。”刘承库说,“清明节、七月十五、春节这些日子,一晚上能有200多起烧纸的,漫天黑灰弥漫。他们烧一晚上纸,我家第二天得擦一遍窗。”

  “擦窗算什么!”刘承库家楼下的老翟都想换房子了。老翟不堪“烧纸骚扰”,想搬家。他的3岁孙女经常好奇地趴窗户看窗外烧纸的火光。“我不能让孩子在这种环境里生活。”老翟说。

  哈市受“烧纸骚扰”的居民,远远不止刘承库、老翟这几个人。

  一场面向“群体势力”的战争

  南岗区荣事街道办三姓社区主任丛晓薇说,社区2000余户、6000余名居民,参与烧纸的超过50%,而且烧的量越来越大。一些并不富裕的居民,也尽可能多烧点。

  13日,丛晓薇走访时,一位正叠“金元宝”的居民抱怨:“低头叠了三小时,脖子都疼了。”丛晓薇问她为什么自己叠,她说,20元买一沓1000张的金纸,但买叠好的“金元宝”只能买200个。为了给逝去的亲人多烧点,只好挨点累。

  “烧得越来越盛”,包含烧纸人数的增加和烧纸量的增加。

  李至恒的微博,博友纷纷转发和评论。yusufu说:“奶奶电话找我,让晚上跟我妈去烧纸,我说都啥年代了还烧纸?一问,居然还要烧5堆呢。”susu说:“今天给爷爷烧纸,烧了半个多小时,爷爷都可以开冥行了。”

  李至恒感叹:“微博上的年轻人都不守旧,没想到他们也被迫参与烧纸了。”

  “习俗本来就是从众行为。”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董鸿扬说,烧纸祭祀逝去的亲人是习俗,习俗就是上代人带领下代人参与,一代代延续。虽然我们提倡移风易俗,但烧纸的人构成了庞大群体,想要改变他们不太容易。

  南岗区正在建设“洁净如家的环境”,烧纸现象成为一大障碍。丛晓薇说,目前社区印制了提倡文明祭扫倡议书,贴在了108个单元门上。“能改变多少人,就改变多少人。”她说。

  文化名城应有荣辱观

  14日,刚从上海回来的温景川对家乡的“烧纸盛况”十分不屑。他说,在上海,市区内几乎看不到烧纸的人。大家眼里,只有文化素质很低的乡下人,才会采取这种不文明方式祭祀逝者。当街烧纸,在上海会遭到单位、邻居等所有人的鄙视。可哈尔滨却似乎有人在以烧纸为荣。

  董鸿扬分析,这些人认为如果不烧纸,一是别人会说自己不孝顺,二是担心招来厄运。因此现在形成了“烧纸竞赛”,烧得越多似乎越“光荣”。

  早在2006年,哈市就提倡“八荣八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2011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哈尔滨市委关于加强文化名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已明确:“引导广大市民培育城市公共精神,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增强法制观念和遵章守纪意识,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努力杜绝违规行车、街头烧纸、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抛物、损坏公物等不良现象。”目前我市相关部门已开始劝阻街头烧纸行为,加大力度取缔违规占道经营冥纸冥币的商贩。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杨文超认为,一些人的烧纸观念根深蒂固,完全禁止它很难,但坚持引导和规范,几年后就能达到移风易俗的效果。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