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新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和业态,发展和培育温泉、养生康疗、运动休闲、湖滨、森林、冰雪、名镇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优化要素配套建设,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旅游娱乐品牌。加强旅游和文化、农业、体育等融合,加大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力度,拓展旅游要素体系,强化旅游行业对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制订完善旅游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引导各类资金投向旅游新业态、新科技、新装备。
2、整合打造旅游目的地体系。以旅游景区、旅游通道、旅游城镇为旅游要素聚集空间,引导旅游要素向核心吸引物聚集,形成点、轴、片有机结合的发展格局。以旅游名镇为旅游目的地连接的支撑点,努力把旅游名镇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大省建设的先行区、旅游产业要素的集聚区和旅游经济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实施乡村旅游项目示范工程,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精品,形成一批田园风光产品带。启动旅游线路统筹工作,整合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推进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创新景区管理体制,以政府为主导,支持影响大、实力强的景区,采取托管、兼并、联营等方法,对相邻相近的景区实施优化整合。创新企业经营机制,探索旅行社混业经营、旅游饭店连锁经营和要素产业联动经营。积极培育大型旅游集团,以大旅游企业带动中小旅游企业协调发展。创新投融资机制,通过企业上市、项目融资、联合投资、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增加旅游投资。支持和引导重点龙头企业搞活开发经营机制、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加快提升旅游行业素质。重视和加强旅游通景公路、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休息站等公共设施,加强旅游景区、娱乐、购物、接待等旅游重要环节的配套设施,消灭全省A级以上景区旱厕。大力实施旅游标准化试点工程,推进旅游产业信息化进程,搞好旅行社导游管理网上试点。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相关方面的联系与合作,支持重点旅游科研建设,逐步建立我省旅游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