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实施“三大战略”加快“五城建设”“七个翻番”再造一个牡丹江
2012-01-17 16:23:3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树永 孙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月17日讯 1月6日,牡丹江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该市党政会议中心开幕。会议要求,今后五年,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部署,以“求实创新、跨越争先”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深入实施工业立市、金融强市、贸旅牵动战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城市、沿边开放先导城市、一体化发展先行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和谐幸福城市,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让牡丹江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今后五年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全面实现“十二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七个翻番”,力争五年目标四年完成,再造一个牡丹江经济。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站在全省前列。

  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体制机制的根本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突破,工作机制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牡绥地区在全国沿边开放中的先行作用更加凸显,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全面提速,“五个中心”形成集聚规模,口岸与腹地、境内与境外优势互补、良性互动,进口落地、出口加工和外贸质量显著提升。

  县区经济打造新优势。产业兴县强区扎实推进,县区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绥芬河口岸作用更加突出,海林、穆棱和东宁冲击全国百强,宁安进入全省十强,林口进入全省20强,城区经济加速升级,各县(市)、城区齐力协调发展。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牡海宁同城化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小城市群加速崛起,市区、城关镇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改造全部完成,住房更加舒适,交通更加便捷,环境更加秀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创建全国文明城。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和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

  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乡就业更加充分,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社会保障全域覆盖,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环境和谐安定,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归宿感普遍增强。

  六个加快 保障经济持续发展

  一、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城市,以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适应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新趋势,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大力推进产业项目攻坚,构建布局优化、规模集聚、层次提升、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二、加快建设沿边开放先导城市,争创东北亚经济圈开放合作先锋。以牡绥地区统领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支持绥芬河、东宁口岸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做好进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贸易抓转型、合作抓延伸“四篇文章”,持续打造“五个中心”,打造内外互动、连锁加工的大基地,打造南联北开、辐射内外的大通道;三、加快建设一体化发展先行城市,构建全域统筹、城乡融合的新格局。推动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同步发展,推动小城镇和新农村同步建设,推动合作共建延伸拓展,破解城乡统筹瓶颈制约,构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公路、铁路和牡丹江沿岸为轴线的“一核三线”发展布局,实现同城化、城镇化、一体化;四、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打造环境优美、秀气现代的新家园。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深化文明创建,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力打造滨水、园林、简约、现代的生态宜居之城;五、加快建设和谐幸福城市,让群众过上富裕安康、舒心愉悦的美好生活。实施收入倍增计划,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和谐安定环境,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同步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与群众幸福指数;六、加快构筑“五城建设”支撑体系。坚持抓改革、兴科技、活金融、优生态、强法治,通过推进改革创新,强化科技驱动,全面活化金融,推进绿色发展,优化法治环境,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