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哈市8名政协委员建议:将早教机构管理纳入教育部门工作
2012-01-20 09:22:0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0日讯 近几年,哈尔滨的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收费标准参差不齐,教育内容更是五花八门,令很多家长无所适从。对于哈尔滨早教市场管理的无序状态,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尚颖等8名委员联名上交提案,呼吁,并将其纳入教育部门工作,从机构准入、师资培养、教材编审、收费标准等多方面加强规范。

  委员建议:规范早教市场纳入教育部门管理

  尚颖委员说,0至3岁是儿童性格形成和个性培养的重要时期,儿童早期生活经历和体验对智力、性格及社会行为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因此,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然而,早期教育在哈尔滨处于不成熟阶段,早教机构还存在办学资格认定无标准、师资认定无标准、收费无标准、课程教材设置无标准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早教机构的管理,尤其是应率先探索将0至3岁早教纳入各级教育部门工作范畴,从机构准入、师资培养、教材编审、收费标准等多方面加强规范。

  联名提交提案的部分委员还认为,哈尔滨应建立公益性早教网络,规范早教市场。每个市(区)选择1~2个试点,建立科学育儿的指导基地,为本辖区婴幼儿早期教育提供示范;引导鼓励幼儿园向0~3岁婴幼儿延伸,实行幼儿教育“一贯制”;鼓励社会资本以社区为依托,创办早教机构,引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关心婴幼儿教育,形成较为完善的公益性早教网络,全面提高婴幼儿的发展潜力。同时,加强培育早教师资队伍,实行0~3岁教育人员准入制,通过招聘有专业基础的幼教人才或集中培训现有人员作为专职教师,在相关院校开设婴教专业等途径,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将婴、幼教老师纳入教师职称体系。

  记者调查:课程五花八门孩子兴趣不大

  近日,记者以家长身份来到哈市南岗区一家早教班观摩。通过监视器画面,记者看到几名两三岁的小朋友正在上表演课。伴随着播放的音乐,小朋友戴上动物耳朵形状的道具,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表演。尽管老师和家长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小朋友来模仿,但小朋友们却无动于衷,除了一个呆呆地看着眼前满头大汗、又唱又跳的老师和家长外,其余两个孩子干脆自由活动了。

  记者又走访了哈市多家早教机构,发现每家早教机构设置的课程都不一样,教育理念更是另人发懵,如“脑神经发育课程”、“中国蒙台梭利早教事业开创者”、“蒙氏生活”和“蒙氏感官”等。面对如此五花八门的早教课程,孩子到底收获有多大呢?3岁孩子的妈妈李军坦言道,她几个月前开始送孩子上早教课,但每堂课中只有个别环节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大多数时都是四处乱走或在家长的控制下静坐。家长也不确定这样的课上下来能有多大收获。

  据了解,哈市第一家早教机构成立于2001年,随着十余年的发展,一些全国连锁早教机构陆续登陆哈尔滨,目前市场上现存品牌超过25家,实体店面近百家,每个机构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明确划分了消费群层次和收费标准。最便宜的早教课一节为30多元,贵的达到200多元一节课,最便宜的与最贵的价格相差6倍。如果按最贵的计算,一周一节课、一年48节课,仅学费就高达8000余元,甚至超过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

  哈市不同的早教机构对于如何进行早期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甚至截然相反。例如,有的早教机构强调,色彩对于宝宝的视觉感官刺激是明显的,但有的早教机构则说,孩子不能分辨太鲜艳的色彩。几乎所有的早教机构都声称采用“专家”精心编制的课程内容,但这些“专家”和教材的权威性又无法认证。

  早教机构的师资力量也令人担忧。目前,哈尔滨市从事早教的机构多为民办,有的投资人是搞教育的,有的并不懂教育,有的早教中心甚至与玩具商共同合作开办。在招聘网上我们可以看到,早教机构招聘的教师只要是师范类毕业的就可以,对于是否有教师资格证较少过问。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