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铁警方“支招”返程秘籍 让乘客做“春运达人”
2012-01-28 16:46:44 来源:东北网  作者:刘思亮 王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8日讯 (刘思亮 记者 王蕊)在外辛苦一年,背着大包小包往家赶,殊不知一些不法分子已将黑手悄悄伸来。春运期间,是各种盗窃案件的高发期。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以及繁华街市、热门景点,人群熙熙攘攘,一些“江湖盗贼”趁机混杂在南来北往的人流中频繁进行盗窃违法犯罪活动。哈尔滨铁路公安处的资深反扒能手就车站和列车上窃贼常用的手法及活动规律归纳为五种窃术,提请广大旅客提高警惕,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一、警惕“快刀帮”。“快刀帮”是指爱玩刀片的窃贼,他们专用一种锋利的金属刀片作案。旅客不要以为现金放在衣服里边的口袋,口袋上有钮扣或拉链,甚至缝好袋口或放在包的内层就麻痹大意了。殊不知,“快刀帮”常常用“快口”(犀利的刀片)进行割窃。当旅客在检票口检票或上下列车人多拥挤的时候,或是凌晨旅客因疲劳睡得特“死”的时候,不法分子便用事先准备好的刀片划开旅客身上夹带钞票的口袋、背包窃取钱财。

  二、警惕“闪电团”。当旅客在候车室或旅客列车上专心致志地看书读报、看电视、去洗手间时,这类不法分子即以闪电手法将包拎走,或放进随身携带的大提袋内,得手后迅速离开事发地逃逸。哈尔滨铁路公安处就在历年春运中破获过多起“闪电团”作的案件,审讯后得知,“团”内有明确分工,有望风的,有掩护的,有转移他人视线的,有快速出手实施拎包的,当然也有单独作案的“闪电侠”。

  三、警惕“魔术师”。这类老手借用道具和娴熟的手法,把他人的钱财“变”为己有。列车在行进途中,他们找准衣帽钩上有价值的旅客衣服后,用自己的衣服盖挂在上面,在旅客犯困时,“魔术师”佯装在自己的衣服里找香烟之类物品,实则是把盖在下面的旅客衣服内的钱财转移到自己衣服里后窃走。

  四、警惕“空手盗”。这类行窃老手不借用任何工具,全凭一双贼手。先找准目标,然后采用“贴身术”试探旅客身上有没有“货”,随后贴身紧逼,并利用人体行走的规律下手作案。有的“空手盗”高手将手揣在衣袋里,但其实衣袋是无底的,可以从衣袋里伸出手,“钳取”旅客口袋内的钱包、现金或手机,有的则拉开旅客背包窃取钱财。“空手盗”高手们作案隐蔽性强,很多事主被盗后连在哪里被盗也搞不清楚。

  五、警惕“迷魂党”。民间传说中会使“迷魂术”的男女,实则是各地以麻醉手段实施犯罪的不法分子。近日在哈尔滨开往到广州东的列车上,旅客顾某结识了一位热情的女子。时值午饭时间,热心女子要与顾某共进午餐,一会儿,女子端回来两碗热气腾腾的碗面。顾某接过,吃了一大碗,起初还没什么感觉,但是不一会顾某就不知不觉趴在在硬座车厢的小桌子上睡着了,当顾某醒来时才发现那位热情女子已经携带顾某的1万元钱远走高飞了,这就是“迷魂党”迷倒旅客的惯用伎俩。

  六、警惕“搭讪族”。所谓“搭讪族”就是在车站或者列车上和广大的旅客群众套近乎、拉家常,然后以各种名义借走东西逃之夭夭。民工小刘在绥化车站候车室结实了一位老乡,在互相熟悉之后,老乡称自己的手机没有电了想给家里挂个电话,小刘非常大方的借给老乡,老乡称候车室太吵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打电话并且把自己的行李物品寄放在小刘着,小刘一看东西既然寄放在这不管怎么样老乡都要回来取,就表示同意,没想到这电话一打就打了半个多小时,见火车快开了也没见到老乡,这时小刘打开老乡行李才发现竟然是好多碎布把包裹撑的满满的。

  哈尔滨铁路公安处提醒广大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尽量不携带大量现金外出旅行,可以刷卡消费,也可以通过各种汇款方式确保钱款安全到达目的地。旅行途中“钱财不外露,人包不分离”,无论是候车还是坐在车上,行李物品都应放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上下车或人多拥挤时挎包、背包尽量贴在胸前,给窃贼下手增加难度,如果发现没有行李,手中仅拿小包或一张报纸的人故意挤你,一定要格外警惕。“迷魂党”、“搭讪族”等并没有绝迹,仍在游荡。另外,外出旅行时,请勿接受那些善交际、套近乎、施恩惠的陌生人给予的饮料、食品、香烟等物品。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