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伊春
搜 索
南岔区“三创”为第三次创业“加热”
2012-01-30 10:33:27 来源:伊春日报  作者:常月明 贾春华 庄洪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30日讯 105米高的新线窑尾塔架雄伟壮观,直入云天;厂区大道上,装满水泥的大型货车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车间里仪表闪烁,机声轰鸣……春节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在南岔区林场、经营所、农家小院、机关学校、厂矿等地采访,到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创业发展气息。

  “我们要以市十一次党代会为动力,通过创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发展思路和措施;通过创优,坚定理想信念、选树发展典型,增强发展后劲;通过创业,推动工业强区、拓宽增收渠道,不断壮大发展载体,把‘三创’活动推向全社会。”这是记者在南岔区就“三创”活动采访时,区委书记刘国庆对记者说的一番话。

  南岔区深入学习贯彻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把停伐的压力变为动力,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全力创新、全面创优活动,为全区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在“三创”中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中注入新的活力。

  开展创业,充分释放全民创业潜能。这个区坚持“以技能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工作理念,精心抓好干部群众创业技能培训,以区委党校为实训示范基地,以乡镇、林场(所)、非公有制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街道为实训服务站,以10个创业有规模的党员为示范户,为创业党员提供实践和观摩的场所,并由农技人员、致富能手和实用人才与创业人员结成帮扶对子,形成“一帮一”技术服务机制,拓宽了创业人员的致富门路。同时,建立了8万多元的党员创业扶助基金,为部分党员创业送来了“及时雨”。73个党组织和512名科级以上干部,采取场地帮选、执照帮办、项目帮谋等多种形式,为创业党员排忧解难。据统计,全区共帮助创业党员选项目75个,解决难题53个,现已有87名党员经过培训和帮助走上了创业之路,33名创业党员经培训后实现了产业升级。

  勇于创新,打破妨碍发展的思想束缚。该区针对主伐停伐、林场(所)撤并、林权改革等实际,在广泛调查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在各林场所推行了“支部+协会+带头人”这一新的党建工作模式。采取“思想引导、政策扶持、党员带动”等措施,由林场所党组织牵头,把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各类乡土人才和职工自营经济大户组织起来,建立各产业协会组织,并把党支部建在协会中,为党员和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目前,初步建立了以粮食种植、菌类栽培、畜牧养殖、北药开发、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32个产业协会。职工自营经济从业户已发展到5024户,从业人员达9675人,人均年收入比2010年增加2300多元。桦阳所、柳树所、浩良河所进入全市职工自营经济50强场所行列。通过“支部+协会+带头人”模式的成功实施,不仅职工群众得到了实惠,而且提高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涌现出了一大批致富带头人,让职工的致富项目有一个成一个,成一个带一片,为林场所职工群众增收找到了一条致富路。

  创优争先,鼓励典型引领创业之路。他们积极选树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基层群众创家业、各类能人自主创业等典型,先后涌现出单河、牟平允等56个党员创业带头人,形成了自上而下、纵横结合的创优群体。同时,为所有创业者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出台了党员三次创业扶助基金使用办法、贷款“直通车”实施办法和创业明星奖励办法,鼓励经营大户和党员创业者到乡村、林场(所)搞自营经济,实现规模经营。各审批部门积极为创业者提供“优先选地、优先办证”等政策,各基层单位积极搭建政策、技术、培训、信息、销售扶持平台,制定了创业者长远规划、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并给予党员创业者房舍、资金、原材料等扶持。截至目前,全区建立“创业链”81个,帮助困难户筹措资金70余万元,传授技术36项,在各林场(所)建立食用菌示范区10个,组建养鸡、养猪、山特产品加工等各类协会17个,使500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路,70%的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创业项目。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