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月31日讯 记者西林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富有前瞻性的提出了建设“六个西林”的宏伟目标,抢抓大机遇,加快大发展,构建富裕和谐的新西林。
该区将继续弘扬马永顺精神,全面提升第三次创业热潮,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载体,以民生改善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保障,深入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兴区”战略,着力打响“山水钢城,德善西林”城市品牌,全面建设实力西林、活力西林、魅力西林、文明西林、和谐西林、民生西林,力争在未来五年,全行政区生产总值实现70亿元,年均增长28.6%;工业增加值实现56亿元,年均增长32.9%;财政总收入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26元,年均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年均增长14.8%。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2%。
坚持“工业兴区”战略不动摇,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培育以钢铁业深加工为依托的新型项目,不断延伸钢铁产业链,努力促进产业升级。今后五年,西钢集团本部产能要达到600万吨以上,集团形成1000万吨以上的生产规模。积极培育以铅锌冶炼、金银铜冶炼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业和以焦油、煤气、醇醚燃料为主的化工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着力抓好项目建设,着力引进、建设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培育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和利税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加快推进8万吨铅冶炼、10万吨锌冶炼、120万吨焦化、4万吨针状焦等重点项目,使其尽早落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把园区建成省级工业园区,使园区成为优势产业的聚集地、新型工业的示范区。
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主线,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已建成12栋、总面积4600平方米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以寒地塑料大棚、节能日光温室为重点的设施栽培,计划建设500亩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基地大棚保持在100栋以上,年向市场提供反季节蔬菜1500吨,实现产值450万元。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到2016年,无公害蔬菜生产规模保持1000亩,无公害农产品产量达到3000吨,无公害产品认证数量达到3个,唱响西林农业品牌。
积极实施“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将招商引资重点领域引向钢铁、有色冶炼、矿业开发等产业,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和世界500强、国内行业50强等大型民企沟通联系,全面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今后五年,要重点引进3—5个投资亿元到5亿元的大项目,5—8个投资5千万到亿元的大项目,不断壮大区域经济规模。
大力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强化森林经营,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努力探索一条现代森林经营的新路子。今后五年,西林区林木蓄积量要实现每年净增10.6万立方米以上,到2016年,全区森林蓄积量要达到400万立方米以上。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启动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设,提高城区污水、垃圾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到2016年,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到2016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5%。
全力支持天津立达公司投资兴建的欧洲名镇综合旅游项目,加快滨水城市建设,构筑老城区中心凸显、新城区隔岸呼应的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扩张城市规模,到2016年,城镇化率达到100%。整合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培育文化品牌,不断完善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加快推进街道(经营所)文化站、社区(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着力实施数字电视全覆盖工程,夯实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基础。搞好广场、公园建设,建设一批具有人文特色的微缩景观、雕塑群,不断丰富城市内涵。
深入实施第五轮“一帮一”扶贫创业工程,有效增加就业岗位,使各类群体充分就业。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发展公共租赁房,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逐步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继续实施民生工程,加大民生资金投入,扩大民生工程覆盖领域,重点向基层、农村、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倾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完成西林初中新校区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快西林医院新址建设,进一步改善就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