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黑河
搜 索
黑河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2012-02-01 11:20:57 来源:黑河日报  作者:朱万然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黑河2月1日讯 2011年,黑河市着眼于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坚持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突出重点、精心安排、统筹推进,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黑河市紧紧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全面推进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粮食生产实现特大丰收,粮豆薯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优化种植业结构,编制了《2011-2013年黑河市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等,确定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总目标;增加农业生产投入,全市投入春耕资金29.11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各级政府投入支农资金5920万元,比上年增长41.3%,落实国家和省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农业政策资金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聘请省内农业专家组成讲师团,深入到6个县(市、区)开展巡讲培训,建设科技示范园区75个,重点推广增产技术10项,实施高产创建面积662万亩,增产粮食21万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打抗旱井559眼,新建1000万元以上大型农机合作社8个,全市各类农机合作社达到227个,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5%。

  局市合作共建实现跨越。省委、省政府在嫩江县召开全省场县共建农业现场会,推广了黑河市经验,促进了局市合作共建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三次与省农垦总局、农垦九三、北安管理局领导进行工作会谈,局市共建办联合开展了调查研究,并组织召开了场、县、乡合作对接会,全市局市合作共建工作推进会议,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深化粮食生产合作,全市实现跨区作业面积452万亩,全年完成“三代”面积712.2万亩,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5个,垦地联合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0万亩,航化作业25万亩,农场向地方派驻农技人员665人次;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了龙镇工业园区,对沾河木材加工园区进行了调整完善,联合建设了北大荒百万吨矿泉水、嫩江完达山乳业、九三现代物流中心等项目;重点推进了双山省级合作共建小城镇示范区建设;完成了七星泡农场与白云乡“星云连心桥”、五大连池市龙镇与龙镇农场“红灯记”广场建设。

  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聘请高水平的专业机构进行村镇统筹布局规划。目前,10个示范镇已全部完成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18个中心村完成建设规划;加强10个重点示范镇建设,新修建通乡(村)公路42公里,铺装自来水管道29.7公里,新建住宅楼68.1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89.9万平方米。

  农业产业化呈现良好态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较快发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强力推进了5个省政府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大豆、小麦、马铃薯、玉米、甜菜等基地建设,实现了企业与基地优化配置;开展龙头企业与基地对接试点,大力推广“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逐步从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农企间的新型利益共同体逐步形成。

  对俄农业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全市境外农业开发企业27家,开发项目36个,境外开发土地面积95万亩;境外农业合作层次进一步提升,在俄阿州布市齐格里村建设了中俄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区,新建日光节能温室1栋、大棚两栋,种植面积9000公顷,实现经营收入2000万元;出口基地建设日趋完善,新增境内果菜出口基地面积2万亩,总面积达10万亩,基地果菜年出口率达到50%以上;科技合作逐步深入,中俄开展科技合作项目10个,引进化控技术1项,引进大豆、马铃薯品种38个,引进野生大豆、麦类、玉米等品种资源57份。

  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黑河市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和规模经营作为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基础,争取省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40个,总数达到690个,带动农户突破6万户,经营耕地38万亩,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1.8万吨,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520万亩,流转农户8.76万户;各地政府投入补贴资金,支持农民参加种植业保险,有效降低了自然灾害对种植业收入的影响。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