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7日讯 一提到保健品,许多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会如数家珍地说出他们曾服用或正在服用的保健品,什么增强免疫力的、营养心脏的、降血压的、缓解糖尿病症状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身体保健意识的逐渐增强,成为保健品市场上的一块“唐僧肉”。很多保健品销售方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通过各种手段、竭尽所能地向老年群体推销,或夸大其辞、或以次充好,每每让老年人花费巨资。那么,那些推销人员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手段让老年人甘愿“奉献”呢?
打亲情牌 赢得老人信任
伴随社会老龄化结构的日益加剧,社会上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缺失亲情的慰藉,晚年变得冷清、孤独。一些推销保健品的人员便趁机而入,让老年人感受“亲人”的温暖。被“亲情”包围的老人,自然对其推销的保健品信以为真,一次便购买一年或半年、价格昂贵的保健品。
家住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新民小区的高老夫妻有钱有闲、晚年生活手头很宽裕,一对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他们缺少儿孙绕膝的快乐,保健品推销员经常来陪老人聊天、读报,或者帮助老人做家务,在赢得老人的信任后趁机推销他们的保健品。
采访中,老人的女儿告诉记者,她曾到网上查过父母吃的保健品,并没有推销人员所说的神奇功效,也曾多次和父母说不要买这样的保健品,但两位老人就是禁不住“亲情”诱惑。
打服务牌 让老人心存感激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断下降,四肢、身体等诸多器官会患上各种疾病,导致他们对身体的担忧不断增加,如果再遇上周围亲戚朋友的生老病死,对自己健康的追求越发强烈。
家住建工小区的张姓老人,经常与左邻右舍的老人一起去听免费的健康课,还经常获得赠送的保健品,有的推销商还免费将“生命健康水”等亲自送到老人家中。经过一系列“热情”服务,让老人难免生发出一种感激心理。
直到这时,热情为老人服务的推销商才针对老人心脏不好的症状推出一种能够“营养心脏、而且功能强大”的保健品,还让老人一次性购买了几千元、可吃半年的这种保健品。但老人的儿子后来才了解到,这种保健品里所含的主要成分只是一种普通的维生素,在药店里一百片才卖几元钱,根本没有推销商所夸大的神奇功效。
打时间牌 从心理攻破防线
病急了乱投医,这也是一些老人让销售商有机可乘的一个主要原因。
家住铁锋区光荣社区的刘凤兰大娘老夫妻俩,一辈子相濡以沫、感情极好,晚年孩子都不在身边,他们两人互相照顾倒也并没觉得太寂寞。但天有不测风云,去年刘大娘的老伴却突发脑血栓卧病在床,这下可急坏了刘大娘,她四处求医问药,只希望能治好老伴的病。
这天下午,一位上门推销保健品的人敲开了老人的家门,通过聊天了解到老人要治好病的急切心理,便投其所好、越聊越热乎,最后说他手中的一种保健品,对她老伴的康复具有特殊功效,信以为真的老人因手头的现金不足,还拿着存折和推销人一起去银行取钱付了药款。但当老人拿着花八千多元买来的保健品给医生看时,医生却说:这种保健品对老人的病情没有任何作用。刘大娘被骗了个实在,却连骗子的影儿都找不到了。
作为儿女 要时常引导老人
“那么,该如何防范这种现象的发生呢?”一些家中有老人的市民提出这样的疑问。
“虽然老年人的经历、阅历比较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的变化,辨别能力也在不断下降。”一位心理健康专家建议,作为老人的家人,要在工作之余多关注一下老人的心理健康,多与老人沟通以去除他们的孤独感;还要向老人多介绍一些保持健康的经验,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来改变老人的心理认知,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一位资深的营养学专家说,老人可以通过吃保健品来提高身体的机能,但应该到大医院或正规的保健品店购得,而不能随便购买那些走街串巷、走门串户抵销的保健品,更不能听信保健品能代替药品治疗疾病的宣传,以防上当,损失了金钱不说、如果贻误了病情就悔之晚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