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2月7日讯 近日,媒体报道称北京市15家儿童福利机构已经陆续弃用原先的“党”“国”等姓,已全部用百家姓中的姓氏给孩子取名。6日,记者与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取得了联系,盖院长表示哈市已经开始用常见百家姓为福利院的孩子命名。
据盖院长介绍,按照以前不成文的规定,哈尔滨福利院的孩子命名主要采用“国”、“童”等四大姓,这四大姓在社会上作为姓氏出现的机率较小,所以,这些孩子走入社会后,往往从姓氏上一看就知道是从福利院走出来的,无形中会给他们造成精神压力,使其身份标签很明显,对他们性格的形成和以后进入社会都有较大影响。
为了能让福利院的孩子像其他普通的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哈市儿童福利院从2008年开始,就已经开始用常见的百家姓为孩子命名。
第一批用常用百家姓命名的孩子姓赵、钱、孙、李,以后以此类推。因为身世和成长经历的不同,福利院的孩子们大多比较敏感,甚至有自卑心理,他们比健全家庭的孩子更加注重旁人对自己的态度,启用“常用百家姓”为孩子们起名,对他们的心灵是一种呵护,更加人性化。
记者了解到,民政部正在修订《儿童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拟对福利机构孩子的取名进行规范。如拟规定儿童姓名不应含有歧视性、不应隐含其生理缺陷、不能在儿童姓名上附加政治和宗教色彩,不能从姓名中联想到其收养儿童身份等。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