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2月7日讯 数九寒冬,虽然已是建设施工淡季,可在齐齐哈尔市劳动湖南扩一期工地现场,重型翻斗车穿梭往来,大型挖掘机、灌桩机紧张钻孔灌桩,广大建设者正在桥梁工程、土方及湖岸工程工地紧锣密鼓展开施工,为全面完成劳动湖南扩赢得宝贵时间。
2011年,齐齐哈尔市坚持“经济发展,产业先行”思路,全面实施大项目战略,用项目引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取得良好开局,呈现出项目数量增多、投资规模加大、项目结构趋好、建设速度加快、拉动能力增强的特点。
2011年,全市共确定5000万元以上重点推进项目201个,比2010年确定重点推进的项目增加80个,是近年来推进力度最大、推进项目数量最多的一年,项目总投资2050亿元,超亿元的154项,超10亿元的28项,超百亿元的5项。同时,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医药“三新”项目实现较大突破,国华富裕、龙源克山风电项目并网发电,辽能克山生物质发电开工建设,讷河普邦明胶、昂昂溪安泰生物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实际完成投资205.7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123%。一拖黑龙江现代农业装备基地建设项目,目前完成投资5.4亿元,2011年9月实现第一台拖拉机顺利下线。龙华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园项目完成投资7.3亿元,电机厂房、车辆厂房、综合办公楼土建工程完工,设备正在进行安装。同时,龙江中粮6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依安牧龙王瓷业公司年产650万平方米劈开砖项目、深圳华南城集团齐齐哈尔新城建设项目等一大批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齐齐哈尔市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工程”,市委市政府确定“全党抓项目,全民搞招商”的思路,举全市之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项目推进工作,市委书记郝会龙、市长韩冬炎等亲赴外地招商引资、落实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相关县(市)区和企业成立机构,项目落实到单位,责任落实到人,形成问题在一线协调、难题在一线破解、业绩在一线创造的推进机制。全市36个省级重点产业项目和200个市级重点项目实行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制定项目推进计划和考核方案,实施一个重点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套实施办法、一张工期图表“五个一”推进机制,大力度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全市把项目绩效作为“第一标准”,从2010年起,市委市政府实行项目建设三年考核制,每年考核一次。把项目推进作为单位评先、干部评优和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对于超额完成当年目标的县(市)区党政班子给予奖励,三年总评超额完成目标的给予重奖,成绩突出的县(市)区党政领导按干部任用程序给予重用。
在由香港、福建和辽宁三地客商共同投资建设的齐齐哈尔牧龙王瓷业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工人正在紧张地进行陶瓷劈开砖生产线设备调试,争取早日投产达效。为推进大项目建设,齐齐哈尔市创新行政审批制度,建立项目联动服务制度和超前审批制度,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提高审批效能。建华区举全区之力服务一拖项目建设。市发改委、工信委、科技局等部门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谋划项目,为18家企业争取中央和省资金4.5亿元。国土、交通、卫生、教育、人保等部门积极与项目单位对接,召开项目联席会、项目协调会、银企对接会,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
这个市通过建立大项目督导机制和定期督导通报制度,对大项目建设实行进度监督、质量监管、责任监察。市发改委三次组织对省市重点项目进行督导;统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和监控。该市积极加强项目监管,对于国家和省投资的项目,资金使用实行联合审批制,由项目单位根据施工进度提出资金申请,财政部门审核拨付,建设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人管理、专款专用,防止挤挪现象发生。不断完善项目建设质量体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用科学完善的制度规范项目建设行为。经常开展项目稽查工作,定期召开项目汇报会和分析会,掌握项目建设动态,研究和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