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7日讯 多年来,金沙新区一直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积极构建“党委倡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体系,顺应民生新期待,让百姓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各项民生工程温暖着百姓的心田。
生存环境的改善让百姓有了幸福感。以环境优美适宜人居而被称为“七台河市后花园”的金沙新区,在区域全面实现安全饮用水、自来水入户率100%的基础上,去年又全面改造了自来水管网,使主干街路的明排水沟改为地下,延伸铺设排水管线,从根本上净化和提升了区域环境。近年来,金沙新区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两个标准化奶牛小区。建设太阳能板的温室牛舍6栋,投资480万元,使二管理区的53户散养的480头奶牛全部入住到标准化小区集中饲养,达到人畜分离;为使牛粪不污染环境,场投资450万元,建设600平方米的沼气站,实现气电能动,沼气用于居民做饭,沼渣、沼液用于蔬菜大棚生产有机蔬菜,形成牛——沼——菜产业链,减少了燃气排放,既净化了环境,又增加了养殖户收入。金沙新区以经营城市的理念高标准抓绿化,以应龙山植物园和谷春路绿岛为中心打造绿化精品。
2010年投资1100万元建设的应龙山植物园是全市唯一一座森林植物园,已成为金沙新区迈向园林城的标志性工程。去年,又投资600万元进行了二期建设,对园林进行美化绿化。在建的植物博物馆已完成主体工程,即将成为集观赏、研究为一体的科普基地。植物园内种植草坪16000平方米,栽植王子海棠、红锦带、四季玫瑰、红端木等花冠树4700余株,栽植花卉41000株。投资100万元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荷花池,荷花已栽种完毕。从远在十几里以外的深山区移栽大树进园194株,都是几十年生的天然野生优质树种,最大树龄50—60年,树高7—8米,精心挑选的云杉、垂柳、溏槭、李、杏、黄菠萝、山楂和白桦等,不拘一格。在公园内安置健身器材108套,方便百姓娱乐健身。在对三横五纵主干路绿化的过程中,尤其对谷春路绿岛进行了重点绿化,投入110万元在谷春路双向6车道的中心主干路中央建成了5米宽、1200米长的街心绿岛,栽植各种绿化树4600株,铺设草坪5000平方米,形成了新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居住环境的改善让百姓更有尊严。为了加快园林城市建设步伐,大跨度地推进居民新区建设,加快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下大力气对居民区进行了动迁改造。位于应龙山公园南侧的应龙山花园小区,占地面积3.7公顷,总投资6800万元,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位于场谷春路东侧的银利新邨(村)小区,占地面积14公顷,一期占地面积5.5公顷,规划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提供住房约900套,预计投资1.8亿元,按照哈市辰能溪树华庭建筑风格进行高标准设计施工,打造一流住宅小区精品。这些惠民工程,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
医疗条件的改善让百姓病有所医。金沙新区职工医院自托管市人民医院以来,医疗条件逐步改善,重新装修粉刷了各门诊科室、住院病房,静点大厅设置点滴床位、沙发、液晶彩电,各管理区分别建成标准化卫生所,为辖区百姓创造了宽敞、明亮、舒适的就诊环境。全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000人,参合率达98%。
文明新城创建陶冶百姓情操。开办了“党课大讲堂”、“道德大讲堂”,社区党组织积极带领居民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市民创建活动,文化活动中心常年对外开放,不定期举办健康文明的娱乐游艺活动,自发组建了秧歌队、健身舞蹈队,陶冶了百姓的情操。
金沙新区将按照明确的新区定位,高标准打造“山水宜居区、田园风情镇”,全面落实惠民政策,着力完善覆盖更加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让新区百姓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实现新区秀美、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