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黑河
搜 索
黑河市生态市建设进展大亮点多
2012-02-07 11:17:03 来源:东北网-黑河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7日讯 2011年,黑河市充分发挥区位独特、资源丰富、生态优良三大优势,突出市城区的主体地位和带动作用,启动了国家级卫生城、环保模范城和园林城创建工作,深入实施“三优”创建工程,生态市建设硕果累累,亮点纷呈。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再掀新高潮

  山无树不秀,城无树不美。2011年,在巩固“三年造林会战”绿化成果基础上,黑河市适时启动、高位推进“五年绿化行动”。全市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2.71亿元,完成造林38.71万亩,完成封山育林23万亩,建立义务植树或主题林基地102个,有39.5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共植树116万株。完成“三化”草原治理0.44万亩,退耕还草0.35万亩,实行禁牧、休牧2.5万亩。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420公顷,共完成水土保持工程投资1221.6万元,其中孙吴县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完成治理面积20公顷,完成项目投资140万元。全市有四个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获批,其中,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及能力建设项目为国家级,投资预算800万元;省级3个,投资预算9400万元。省政府正式批准我市建立引龙河、平山、干岔子、都尔滨河四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市自然保护区占辖区比例达到13.85%。爱辉区和五大连池市被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全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增至3个。同时,黑河市还组织完成了总投资270万元、总面积3万平方米的逊克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项目,目前已通过验收。

  城市建设又上新台阶

  城在景中,人在画中。2011年,黑河市按照建设滨水生态园林型现代化口岸城市发展定位,全面启动了国家级卫生城、园林城和环保模范城“三城联创”活动,“三优”文明城市建设不断深化。立足“铸魂、提品、增绿、静音”,从完善城市功能、打造特色景观入手,进一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及垃圾处理厂建设、城市绿化、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全市城建基础设施投资6.2亿元,其中,市区2.7亿元。新建、改建及扩建道路49万平方米,新建供水管道26公里,新建排水管线28.8公里,新建改造供热管网100.5公里。黑河市、五大连池市、北安市、嫩江县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逊克县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黑河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完成投资1850万元。市区栽植树木25651株(丛)、绿篱780平方米、草坪7000平方米、种花1.3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8.5公顷;维修城市道路6.6万平方米,投资720万元;5条主要街路通信架空管线转入地下,市容市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品位在提档升级中彰显特色。

  生态产业取得新发展

  2011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完成了黑河龙源风力发电一、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了爱辉区金湾、逊克乌二水电站及嫩江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对黑河市华能钢铁冶炼公司等4家企业2台5吨炼钢炉、6台6300KVA固定式炉体工业硅矿热炉进行拆除和改造升级。推广高效节能照明产品近10万只。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迅猛,全市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850万亩,有16个产品通过有机、绿色食品认证。

  黑河市将生态旅游与整体旅游发展融为一体,突出保护第一的理念,有序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积极推进各相关景区开展创建国家A级景区工作,旅俄华侨纪念馆、爱辉国家森林公园和新生鄂伦春民俗旅游区通过省旅游局初评验收,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累计投资15323万元对景区景点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消费经济在旅游牵动中急剧升温,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15万人次,实现收入42亿元。

  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新改善

  黑河市将生态市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2011年,“三优”文明建设向小城镇和农村延伸。结合我省新农村建设“十有”星级村建设,全面启动实施“三带百村”工程,30个中心村、37个项目完成投入2.2亿元。全市完成村屯绿化1.88万亩,绿化村屯493个,创建省级绿化标准村屯122个、高标准村屯48个。筛选上报包括农村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垃圾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申请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7个。进一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抓点、带线、促面”取得好成绩,有9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41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国家级生态乡镇、爱辉区爱辉镇外三道沟村国家级生态村申报通过省专家组现场核查和环保部材料复核。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