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2012-02-08 14:30:2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刘加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2月8日讯 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了11198元,同比增长19.6%,连续9年在全省领先。

  去年牡丹江市农村富裕程度进一步提升,呈现“多极”增长的特点,粮食、经济作物、食用菌、畜牧业、劳务等产业均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主力军,多元化增收格局更加稳固。全市农业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提高,经济作物、劳务产业、特色养殖产业等,均得到强势发展。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去年,全市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户,总数达到了145户,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97亿元,带动16.8万户农户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

  近年来,该市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农产品不断拓宽国际市场领域,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该市去年食用菌栽培规模达到28.3亿袋(块),年加工量达到11万吨,拉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058元,其中,黑木耳总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仅在俄罗斯就拥有20个食用菌批发大市场。牡丹江市已成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增长速度最快、农民增收效果最突出的地区之一,食用菌产业发展领跑全国。

  同时,牡丹江市境外农业合作开发面积快速增长,去年新增境外开发面积96万亩,合作开发总面积达到360万亩,同比上年增长43.6%,占全省境外农业开发面积半壁江山。从去年年初以来,该市充分利用边境线长的地缘和资源优势,站在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深入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加快释放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签署的一系列合作框架和协议的政策效应,全面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通过采取召开对俄劳务输出对接会、培育壮大境外农业开发主体、境外现场技术指导与培训等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对俄农业合作的开展。

  近年来,通过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牡丹江市“一品村”达到462个,其中,国家级“一品村”达到297个。去年,全市“一品村”经济总收入达56.5亿元,同比增长16%,涌现出东宁县绥西村、宁安市江西村、海林市蔬菜村等54个农民人均收入超万元的“一品村”。同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421个,其中具有法人资格和市场主体地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45个,入社农民1.08万户,全市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员收入总额达1.3亿元。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