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东北网2月7日讯 题:沈明宝:铁路诊病巡线警 15年走了11万公里
记者 王蕊
有这样一群警察,他们没有刑侦民警追击破案后人们的赞美,也没有社区民警备受群众的爱戴,他们有的只是在寂寞巡线上默默的付出和苦苦的坚守。这些不为人们所熟识的人,寂寞、责任、坚守是他们的工作写照,他们就是铁路巡线警察。
“——2012年1月4日,晴,最低气温:零下25度。”
“——走到8公里,一辆火车迎面而来,一团污水甩到身上,帽子、帽徽、脸、肩章和身上全溅上了。用手绢一擦,嚯!好家伙,竟然一股浓浓的尿骚味,心里真不是个滋味……”
写这段日记的人叫沈明宝,是一名巡线警察,认识他的人都亲切地称呼他“老沈”。老沈兜里始终揣着一个小本子,除了这些心情外,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他所管辖的线路上线路设施、设备状况;沿线村屯中牲畜饲养户的姓名、住址、牲畜数量,哪家的孩子不听劝导经常到线路上玩耍……看似平凡无奇的流水账,可这些都是老沈每次巡线回来的认真记录、总结线路治安工作的明细账。
![]() |
老沈与同事们去慰问三无人员。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
事无巨细 甘做铁路线上“巡查兵”
6日,记者早早地赶到哈尔滨市香坊火车站派出所,同事们却说老沈已经出去巡线了。跟着民警来到老沈的辖区,远远的只见晨光下一个身影,那便是他。今年42岁的老沈是巡线警察中的元老,从1997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巡线工作。
记者随走到3公里处时看到老沈走上了铁路线,麻利地掏出螺丝刀,将铁道上一个小电机快要脱落的螺丝拧紧,又从包里掏出钢丝、铁钳,将电机盒牢牢地绑住。老沈回头对记者介绍说:“我们通常巡线包涵两层含义。第一,是线路的线。第二,就是针线的线。巡线警察除了巡线路,保证过往人群的安全,同时还要做到连一根‘线’那么细微的隐患都要查出来处理掉。”
据老沈介绍说,铁道线旁居住着很多三无人员、外地打工者,收入不高,有人会拆卸铁路线上的小部件卖钱。就拿这个小电机来说,里面就装有可以卖钱的铜线。但如果电机坏了,铁路信号灯就会失灵,会造成火车行车的安全隐患。如果绑上铁丝,一些人就会知道此处有人防范,也就放弃偷的念头了。
![]() |
老沈在巡线时立即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补救和记录。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
跟老沈一路沿着铁路走着,记者发现,每隔20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呼啸而过,一路走来仍有人在铁路线上穿行而过,老沈远远低就喊他们下来。老沈说:“每年我都会从鬼门关上拉回几个人,我的工作就是防患于未然!”说着,老沈回忆了起来……
记得去年4月份一个有雾的早晨,能见度很低,老沈隐约看见远远的迷雾中有个人影上了道床,在道心中行走,马上就有一列货车要通过。老沈一边赶过去,一边大喊叫那人下来。然而那个人继续在道心中行走。这时老沈已经感觉到钢轨的颤动,几个箭步冲过去,一把将那个人拉下道床,飞驰的列车从老沈身边擦过。原来这是个外省来的聋哑人,他听不见汽笛和警告声,差点丢了性命。还有有一天中午,他在自然路口巡线时发现一名男子扛着自行车欲跨越铁路。一列客车正减速通过,但男子未察觉。他疾步冲上铁路,将男子拉下铁道线。此时,列车离男子已经不到5米。老沈说,巡线警察经常要和火车斗快,稍有不慎就会出大事。
俩馒头解决两餐饭 15年走了11万公里
巡线时,老沈手里拎着一个布口袋。在记者的好奇下,老沈打开了口袋,里面是2个馒头和一盒“金嗓子喉宝”。老沈告诉记者,巡线经常是从上午就出门,到了中午也赶不回来吃午饭,他总是随身携带一些简单的干粮充饥。如果哪天走得匆忙忘记携带干粮,那就只能饿着肚子工作,也就落下个胃病的毛病。
至于这个“喉宝”,老沈笑着说,“巡线警察除了要对铁路线进行检查外,还要对附近村民进行宣教。看见有人在铁路线上行走、放牧我们都要上前劝说,宣传安全知识。”之前刚开始的时候,老沈一天最多的时候要劝上百人,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要劝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每天的说教,让他的嗓子经常很难受,后来,他把“金嗓子喉宝”当成了零食,下班回到家就什么话都不愿再说了。
“巡线警哪最难?”面对记者的提问,老沈想了想,说:“是寂寞!”巡线警都以个自为组,漫无尽头的铁道线上,每天干一样的活,这就需要耐性了,没事的时候,就数自己走了多少步。去的时候,一般是9000多步,回来的时候,人累了,得走1万步以上……他坚定地说,“香坊管区百余公里铁道线上的每个枕木,没有我没走过的!”据老沈同事们的估算,老沈每天都要巡线至少20公里,15年巡线时走过的路超过11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2圈半。靠着一双“铁脚板”,“老沈”在自己负责的10公里线路上,每天坚持徒步巡线6个小时以上。
寂寞、责任、速度、坚守——巡线警的工作关键词
数十公里的铁路线上大风呼号,记者跟老沈走2个小时,已经被风吹得脸通红,棉衣被打透,鞋子上厚厚的灰尘。据了解,夏天的时候,巡线更是一件辛苦的事,铁路线上的灰尘特别大,队员们的警服天天得洗。被太阳晒得发烫的钢轨、过往列车排出的热气、整个线路区的气温要比正常的气温高3至4摄氏度,火车每每呼啸而过,燃机带来了大量的废气,而巡线警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的。
寂寞、责任、速度、坚守……这些关键词都是我见到这些巡线警后记录在本上的。这些最基层、最朴素的巡线警察,有的自嘲是“最不风光”的警察,问他们苦不苦,累不累,他们还是会说“习惯了”。这些话,没有浮夸,没有“秀”。有的是挽救生命的故事、被走坏的皮鞋,以及风驰电掣列车旁边的冷馒头。目前,仅哈市香坊火车站派出所管内数百公里长的线路,像老沈这样的巡线警察共有10名。
村民习惯称他“沈铁保”
每逢春节前,从小年二十三到大年三十,老沈的“人情往来”日程排得满满的:看望低保户于淑芳老人,给五保户王文庭老人送去取暖煤,为小学生杜欣平送去课外书籍,把一套转业时留作纪念、一直舍不得穿的军用棉衣送给五残人员边书君,看望经他帮教的失足人员夏福军,送去他自费购买的年货,看望外来务工人员冯吉福一家……
在老沈管辖的线路两侧,沿线村民都习惯、亲切地称他“沈铁保”。他用一片赤诚对待周边百姓,也赢得了百姓的真心。“苇子沟”一食杂店老板毛遂自荐当起了护路义务宣传员;散养牛“钉子”户老于把自己家靠线路旁的房子腾出来,每到冬天都烧得暖暖的,就为让老沈每天巡线路过歇歇脚、暖暖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