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4日讯 从党员干部授课到农业专家进站点,齐市1391个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实现了高标准全覆盖,所有站点全部配齐了“五大件”,而且受益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达到10万余人次,受到百姓一致好评。
为完善乡村远程教育终端站点,齐市按照建管并重、学用结合的原则,在村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大学生村官等优秀党员干部群众中选拔村级管理员,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同时依托科研单位、农牧业专家、党校教师等人才组建专家辅导队伍,为远程教育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先进的配套设施,规范化的管理让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更加贴近百姓。碾子山区前进村党支部书记董宝文说:“网络平台的搭建,让远程终端站点走进乡村,受益的不仅是党员干部,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
齐市相继组织开展了46次农业专家进站点活动,其中省级专家10次,市级专家5次,县(市)区级专家31次,向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传授了大豆整地、种子处理及播种技术、农药的安全使用、玉米通透密栽培技术、蔬菜新品种栽培等农村适用技术,受益农村党员干部群众10万余人次。
齐市充分发挥各涉农部门优势,及时召开协调会议,研究部署做好专家授课进站点的选定、对接、筹备等工作,并建立了市、县两级130人的农业专家库,制定了《市专家春播阶段与授课站点对接表》,同时还根据不同农时的农业生产特点,按照春耕、夏管、秋收、冬藏四个阶段,分种、养、加、销、管5个方面若干个专题,组织相关农业专家深入农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现场培训,同时坚持教课内容与农村实际相一致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精心组织学习,推进学习成果运用,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加快农村发展,把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活动打造成“惠民工程”、“致富工程”,而专家进站点后,网上同步直播授课实况,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
讷河市学田镇永强村村民付宝林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还能通过网络视频与农业专家进行交流对话,提出的好多问题也得到了解答。”一年前,付宝林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和专家进站点的交流,学习了草莓种植技术,并带领村民们共同走上了富裕路。在付宝林的带动下,永强村种植结构由传统粗放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全村日光草莓温室已发展到32栋,每栋日光温室年均收入1.3万元,全村年增加收入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