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2月14日讯 “王技术员,我今年也想参加你的瓜果蔬菜协会……”“老王,我今年想种植青椒,帮俺参谋参谋选什么样的品种好……”正月十五刚过,绥棱县后头乡前头村种菜能手王国柱家就挤满了前来咨询如何种植蔬菜的村民。
2006年以来,绥棱县取消了原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地理位置,跨乡镇建立了上集、阁山、靠山三个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各区域站作为县农技推广中心的下设单位负责10个乡镇的农业技术服务,从县农技推广中心选派12名农技骨干充实到三个区域中心站,建立完善了各项工作机制和考核管理办法。新农技推广体系基本上解决农技推广“推什么”、“怎么推”和“谁来推”的问题。同时,绥棱县畜牧局的养殖专家也分区域对全县各个乡镇村屯开展了包扶活动,养什么教什么,少什么送什么,缺什么给什么。
一时间,送种养科技下乡,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技、畜牧专家“较上了劲”;各类专家深入到500个自然屯逐屯逐户开展新技术和适用技术培训。专家进门给补脑,激发了广大农民种养用科技、收成看科技的学比热情。6年来,一大批“田专家”、“技能手”在农民中应运而生,这些土生土长的科技型农民也日渐成为周围群众身边的“种养参谋”“生产顾问”。
王国柱是远近闻名的种菜能手,可以前只是在房舍后“小打小闹”,混个年吃年用。2011年,乡里鼓励农民结构调整,王国柱与三位农民投入20多万元在大田里搞起了棚室生产, 2.3万余平方米的棚室香瓜、辣椒等水果蔬菜一年为王国柱等四人带来纯收入12万元。“这些棚室带来的收入相当于410亩旱田的收入。”今年一开春,就有10几位村民找到王国柱,愿意出资与他合股搞棚室生产。如今,王国柱已决定今年再扩大2.8万平方米棚室面积,并成立了前头村果菜生产协会,10几位入股村民一致推举王国柱当技术员。
上集镇诺敏河村36岁的张新华,20年在水田里摸爬滚打,种稻技术那是“杠杠的”。2004年,村里决定300户水田生产户,每户拿出3亩地,建设千亩水稻示范园区,引导农民科技种稻。张新华被全体村民推举为技术负责人,8年来,从两段式育秧到超稀植,从分散式育苗到工厂化催芽,张新华的种稻技术总让村民心服口服。园区的水稻产量也连年攀升,2011年亩产高出其它地块50公斤,亩产接近600公斤。难怪村民们说,园区是他们种稻的“指挥棒”,更是他们“无师的讲堂”。
高玉梅,绥棱县泥尔河乡扶北村农民,看好养猪前景的她,2007年开始学习科学养猪技术,县局举办的科技培训班她每场必到,还自费到东北农业大学培训深造。4年间,她学到了单栏、限位、隔日饲喂饲养方法及母猪人工授精等技术。靠科技饲养,高玉梅500多头生猪年可节约成本近7万元。高玉梅的致富路,让村民眼热心跳,上门取经的群众一波接一波。仅2011年她就为泥尔河乡40户养殖户的200头母猪进行了人工授精,减免收费4000元。她还教会了乡里50户养殖大户母猪人工授精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