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5日讯 2011年,在全市经济处于调整期、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在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七台河市桃山区不断解放思想,戮力攻坚,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扎实推进结构调整,经济建设取得新成果。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8.6亿元,同比增长8.7%;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5.17亿元,同比增长1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17亿元,同比增长16%。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44.2:54.3,三产增加值达到20.9亿元,同比增长18.2%。规模上工业企业在调减4户的前提下,实现增加值11.7亿元、利税2.5亿元。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6户,首次有一户企业纳税超5000万元。洗煤、机械制造、光伏等产业进一步发展,汽车销售修配、家具等专业市场,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证券、担保、物流、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形成雏形。
努力推进“十项整治”,园林城区建设迈上新台阶。投入资金近亿元,全面开展“十项整治”活动。综合整治居民小区4个,改造临街楼体15栋,实施楼体亮化9栋。改造供水管网5200余延米,水费收缴首次突破1300万元大关。垃圾处理场改造工程得到市委、市政府肯定。新修城乡道路5公里;累计植树21万株(丛),新建精品绿化节点6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新增环卫大型专业设备25台(套),主干路车行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以上。取消融雪剂使用,“绿色”清冰雪受到市民欢迎。新增环保公厕5座。城市“五乱”治理积极推进。深入实施“蓝天工程”,20处矿井完成2万平方米防尘设施建设。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现场检查评审。
稳妥推进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构建新体系。全面启动“八大体系”、32项工作任务,社会管理初见成效。政府机构改革、林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新农合实现“零起付”报销。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现了工作重心下移,强化了属地管理责任。探索完成了环卫保洁市场化试点。建立财政投资评审制度,项目招投标机制进一步规范。煤矿管理监管、监察、监督机制启动。森防、消防、非煤矿山、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食品和校园安全等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保持国家级平安区殊荣,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坚持开展“领导大接访”和化解信访积案“百日会战”活动,成立信访复查复核办公室,信访形势稳定。投入资金800余万元,新建和改扩建7个社区服务中心,全市最大、标准最高的2000平方米长青社区建成使用。
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改善实现新进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20%。通过廉租房实物配租解决了345户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发放住房补贴3200户。煤矿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北岸新城动迁顺利。万宝英伦小镇建设全面启动。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加强教学管理,中考成绩位居各区之首。新建公立幼儿园1所。计生各项奖扶政策全面落实。新建了万宝河镇卫生院、改造了景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农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面启动,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广泛开展党员干部“1+1”认穷亲等送温暖活动,为2000余名困难群众提供了帮扶救助。“桃山之夏”、“社区邻居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