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2月15日讯 近年来,大庆市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建立长效机制,打造中国文明美丽城市。2011年底,大庆市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排名跃升全国地级城市第3位。大庆市连续12年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荣誉称号,捧回国家环保部“城考”全省桂冠,顺利通过实施新国标后的首次复检。
大庆市把已取得的荣誉转化为新的动力,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朝着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长期目标不懈地努力奋斗。
全民参与同创共享
2010年3月,大庆市委成立巩固“三城”创建成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采取集中人员、集中办公形式,负责巩固“三城”创建成果日常工作。 “三城”联创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牵头组织、协调推动、检查督办等职能作用,努力推动“三城”联创成果的巩固提升。
一年多来,相关部门人均实地督办检查220天(次)以上,主要测评项目、重点部位平均督办检查5个轮次以上,累计开展拉网式督查17次、分专项督查180多次,牵头组织70多个责任部门实施联合检查80多次,下发督办整改通知单700多份,督办整改问题2300多个。
总结成功经验,实行典型引路。大庆市“三城”联创工作经验两次在全省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现场会上介绍交流,先后总结推广萨尔图区萨大路环境综合整治、让胡路区“网格化”管理、高新区牌匾精品“一条街”和新玛特商圈基础设施建设、龙凤区“门前五包”等创建工作先进经验,带动了创建工作全面达标升级;培育打造单位典型,打造省级以上文明单位110家、区级以上文明社区139个;积极选树个人典型,评选宣传市级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美德少年各100人,推荐入选省级道德模范、“龙江好人”和优秀志愿者81人,其中3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1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有效引领了社会风尚。
大庆市坚持以人为本,引领群众参与创建。开展“环境整治月”和“市民公益劳动日”活动,组织300多个党政机关包街路、800多个文明单位包社区,倡导推出“万名党员干部进万家访民情五个一”、“八净八美”净城行动等大型主题全民活动6次,市民参与200万人以上;以“说文明话、办文明事、走文明路、开文明车、做文明人”为主题,持续开展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和“百窗创优”竞赛等活动,基础创建覆盖率达到100%。
为形成舆论氛围,大庆市持续开展文明、环保主题宣传活动,大庆市媒体开辟专题专栏10个,采写报道“三城”联创稿件1100多篇。编辑整理文明、环保宣传用语119条,协调推动相关部门设置公益广告450多块,打造公益广告精品公交线路30条、公交车600台、出租车2500台。举办“我与大庆同赴文明”文艺汇演30多场,发放《市民文明手册》等,市民践行文明环保理念形成风尚。
主动对上协调,先后承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黑龙江大庆现场交流活动暨大庆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等全国性大型活动5次。注重对下协调,加强对各县区、各责任部门的协调指导,经常组织公安、工商、卫生、文化、环保、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整治和联合执法,坚持以市带县、以城带乡,实现了“三城”创建水平城乡同步提升,2个区县、7个社区被评为省级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先进县(区)、先进社区。
“三城”联创常态推进
2009年大庆囊括国家级文明、环保、卫生“三城”品牌以来,市委、市政府整合资源、统筹谋划,建立形成了富有大庆特色和显著成效的“三城”联创运行机制。
高位推动——大庆市委高度重视巩固“三城”创建成果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重点和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创造性地组织推进。市委常委会议经常听取情况汇报,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先后召开全市性动员推进大会6次、专题推进会议20多次,自上而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了“统一领导、统筹协调、重点推进、一抓到底”的运行机制。
专项督导——把“三城”联创任务指标分解为各县区、各责任部门工作目标,市领导挂帅成立5个督办检查组,采取分片包干、明察暗访等办法,持续督导推进。2010年10月,市委抽调12名处级后备干部成立督办检查综合组,对全市“三城”联创工作进行专项督办检查,此举在全国首开先河,受到中央文明办充分肯定。
行政问责——出台《大庆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政问责暂行办法》,对在巩固“三城”创建成果、深化“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三项工作中行政不作为、责任不落实、推进不及时、监管不到位、整治不彻底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确保创建工作有效落实。共有67个单位、35名干部因创建工作不力受到通报批评,54名干部被诫勉谈话,6名领导干部被免职。
综合治理——坚持“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理念,以城市环境“十项”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围绕优化“八大环境”实施纵深整治,重点实施“五化一畅”工程,创新实行“网格化”管理和“五包”责任制,文明城589项、环保模范城26项测评项目全面达标,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改善、社会公共秩序显著规范、为民优质服务显著升级、群众幸福指数显著增强。
地企共建——始终坚持“发展共谋、责任共担、城乡共建、稳定共抓”的“四共”原则,整合优势,地企互动,建立地企高层协调、属地对接、合力落实的有效机制,做到大事联商、环境联治、活动联搞。2009年以来,地企联合实施居住区、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湖泊治理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市民群众充分共享了地企共建成果。
长效管理——将巩固“三城”创建成果同推进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统筹融合,出台《关于健全巩固“三城”创建成果长效机制的意见》,坚持用制度机制规范创建工作。在市委统一领导和“三城”联创领导小组统一协调下,各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形成“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模式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联动机制,保证了“三城”联创常态推进。
提升环境巩固成果
大庆市委、市政府坚持精神引领、管理创新和全民参与,创造性地提升“八大环境”,使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更加巩固、水平不断提高。
以行政效能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为打造“效能型”政府,大庆市建立以市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以县(区)行政服务中心为枢纽、以乡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为基础的四级便民服务体系,政府46个部门、560项行政权力和便民服务事项实现窗口受理、网上流转、审批同步,办理时限缩减70%。推进政务公开,打造形成了“24小时不下班政府”。大庆被评为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单位,被确定为全国政务公开示范点。
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为核心,全力打造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加大法律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力度,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普及率达95.8%,青少年受教育面达90%以上。建立市、区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开通“148”法律咨询热线,设立各类调解组织5203个、调解员1.49万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2.92%。加大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力度,整合各类群体维权电话,纳入“12345”市长热线统一受理。市区29个街道、181个社区建立集邻里互助、民情互联、党建信息为一体的电子信息库。
以建设“诚信大庆”为牵动,全力打造公平守信的市场环境,全力推进“诚信大庆”建设。2009年以来市政府向社会公开大事实事130件,全部按承诺内容和时限完成,履约率100%。设立“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843个申诉举报联络站遍布城乡。成立专门的市场监察机构,对商品质量严格监测,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偷税骗税、商业欺诈、商标侵权等不法经营行为。
以弘扬大庆精神为引领,全力打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塑造大庆城市之魂,成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会、组建“石油魂”宣讲队和老会战报告团,设立大庆“9·26”创业纪念日、“石油之光”市标和《踏着铁人脚步走》市歌,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深入人心、薪火相传,引领提高市民道德水准。
以关爱未成年人为主旨,全力打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严格控制网吧总量,积极推进网吧连锁化,从源头上杜绝“黑网吧”。在校园周边设立执勤点,返聘185名退休警察,进驻14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维护治安秩序。开展“书香校园”荐读评选活动,分层次筛选适合未成年人的优秀书目向在校学生荐读。
以加强现代城市管理为主题,全力打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搭建5个行政区集数字城管、供热、燃气、排水、可视化交通于一体的指挥平台,建设视频监控点数千个,形成了精准高效的现代城市管理模式。2009年以来,地企投资20多亿元实施小区环境整治、主干道周边环境和湖泊治理等五大工程,共改造居住小区44个,修缮道路137条,直接受益群众15万人。
以构建“五和社会”为目标,全力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市区重点部位全部安装电子视频系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事故下降15.1%。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完善集指挥通信、应急协同、决策支持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市应急指挥平台体系。两年来相关部门受理群众来电25.2万件,各类问题均及时得到解决。整体执法质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大庆市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首批“平安市”。
以建设生态自然现代宜居城市为统领,全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倾力实施植树、复草、治水、净气、降噪“五项工程”。深化节能减排,“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减排二氧化硫1.1万吨、化学需氧量1.2万吨,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20.6%。投入300多亿元,建设重点环保项目130余个。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审批和项目验收关。建设医疗废物处置厂,市区医疗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集中处理。
记者直言
练真功 求实效
□李飞 邵晶岩
“大庆真干净”,这是大庆市给外地来人的第一印象。在大庆生活的市民,则更深层次地体会到这里的文明与和谐。大庆市作为全国著名的资源型城市,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始终走在同类城市的前列。三年前,大庆市就已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三项桂冠于一身,成为全国有此殊荣的七个地市级城市之一。
赢得荣誉难,保持荣誉更难。为保持国家级荣誉,大庆市建立长效机制——“三城”联创运行机制,领导牵头、部门负责、群众参与、严格监督、真抓实干。而把“三城”联创常态化,求实效、求长效,才是大庆市党政领导的根本目标。
这些工作年年如是:在全省率先建成农村“五项”文化惠民工程,农家书屋建成率、电影放映工程覆盖率、广播电视中央和省台信号落地率均达100%。每年组织“书香大庆”、“礼仪大庆”,让书香飘满百湖大地。“诚信大庆”、“感动大庆”,让道德风尚扎根百湖大地。
这些建设利在长远:突出滨水特色,高标准治理泡泽17个,改造后的滨水区域成为城市开发的黄金区和市民定居的首选地。前年投资4.5亿元建成湿地跨线桥,去年又投资10亿元,大手笔打造湿地文化景观。全市1100万亩草原全部实现禁牧,西北风口治理工程形成了长90公里、宽20公里的森林屏障。
这些工作造福全民:在全国率先建立城市“十位一体”和农村“六位一体”低保综合救助体系,市区最低工资和城市低保标准保持全省最高;在全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65个、覆盖率达96%以上。规范校园周边环境秩序,全力打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不求一时之功,但求长效实效。大庆市推广创立“三城”联创运行机制,将其贯穿政府服务和城市管理的始终,把美化城市、优化环境、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品位作为一项重要日常工作来抓,想方设法为市民服务,千方百计谋城市发展,一丝不苟抓城市管理。
去年底,大庆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排名跃升全国地级城市第3位,环保模范城连续第12年捧回国家环保部“城考”全省桂冠、顺利通过实施新国标后首次复检。
有了长效机制,荣誉名至实归。
大庆城市名片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石油之都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中国十佳魅力城市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
●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市
●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
●全国牛奶生产十强市
●中国人居范例奖城市
●中国温泉之乡
●全国文化模范市
●国家双拥模范城市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
城市
●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
●中国内陆最适合开办工厂
城市
●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
●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
●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
●中国城市科学发展转变发展
方式示范城市
●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